1.通“慆”、“謟”,疑惑。
《尚书·尧典》:“象恭滔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又哀公十七年:“子高曰:‘天命不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謟,本又作‘滔’,佗刀反,疑也。”《文选》汉 张衡《西京赋》:“天命不滔,畴敢以渝?”唐 李善注:“《左氏传》傅子高曰‘天命不滔’,‘滔’与‘謟’音义同。”
2.通“𤘸”。按:《说文》:“𤘸,牛徐行也。”清段玉裁注:“俗谓舒迟曰𤘸𤘸。”
《诗经·豳风·东山》:“滔滔不归。”按:蒋礼鸿《怀任斋读〈说文>记》以“𤘸”是“滔”之本字(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专辑(下)》)。
《尚书·尧典》:“象恭滔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又哀公十七年:“子高曰:‘天命不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謟,本又作‘滔’,佗刀反,疑也。”《文选》汉 张衡《西京赋》:“天命不滔,畴敢以渝?”唐 李善注:“《左氏传》傅子高曰‘天命不滔’,‘滔’与‘謟’音义同。”
2.通“𤘸”。按:《说文》:“𤘸,牛徐行也。”清段玉裁注:“俗谓舒迟曰𤘸𤘸。”
《诗经·豳风·东山》:“滔滔不归。”按:蒋礼鸿《怀任斋读〈说文>记》以“𤘸”是“滔”之本字(见《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专辑(下)》)。
- 上一篇:滓
- 下一篇: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