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愁”。
《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晋杜预注:“湫,愁隘。”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三)》:“湫,即‘愁’之假字。《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篇》曰:‘湫者悲忧之状也。’是‘湫’与‘愁’同义。杜训‘湫’为‘愁’,已得其解,乃因其字是湫隘之湫,又加‘隘’字以足之,则反失之矣。”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春之为言犹偆偆也,秋之为言犹湫湫也。偆偆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晋杜预注:“湫,愁隘。”清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三)》:“湫,即‘愁’之假字。《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篇》曰:‘湫者悲忧之状也。’是‘湫’与‘愁’同义。杜训‘湫’为‘愁’,已得其解,乃因其字是湫隘之湫,又加‘隘’字以足之,则反失之矣。”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春之为言犹偆偆也,秋之为言犹湫湫也。偆偆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
- 上一篇:渧
- 下一篇: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