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释义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大约于唐代宗(李豫)大历末叶,张志和往来吴兴之苕、霅(zhà札)两水间时所作。据《乐府纪闻》:“张志和常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请更之。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云云。”(清张宗木肃辑《词林纪事》转引)史载,颜真卿贬官湖州刺史,是在唐代宗大历十二年之前。 《渔歌子》,见于唐玄宗时崔令钦《教坊记》,后曲调转用于词调,它又名《渔父》、《渔父乐》等。歌子,犹言曲子。疑出自民间的渔歌、渔家曲。本调原为单调,五代演为双调。单调字词定格:共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余句均押平声韵。 * * * * 本篇拟略讲以下三点: 一、释词 西塞山——旧注释此,历来存在歧说。一是指浙江湖州慈湖镇道士矶,即今之浙江吴兴县西南之道山矶。其依据是《西吴记》所载,曰:“湖州慈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谓‘西塞山前’也。”(见徐釚《词苑丛谈·体制》注引)一是指湖北大冶县长江边的道士矶。据陆游《渭南文集·入蜀记》载曰:“石坚数百丈,色正青,了无窍穴,而竹树迸根交络其上,苍翠可爱。自过小孤,临江峰嶂,无出其右。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指张志和)《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者。”今人又证其张之五首《渔歌子》,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实系泛言江湖渔钓之乐,都不在湖州,当依陆说为是。按照张志和行状,知其一生经常往来于浙西一带,似乎第一说更为可信。 鳜鱼——一种大口细鳞、淡黄带褐色的鱼,肉质细嫩,味美,是产于我国各大河流湖泊的名贵淡水食用鱼之一。“鳜”(guì贵),也称“鯚花鱼”、“桂鱼”,即“鳜”之转音。 箬笠——即以竹箬制成的斗笠,亦作“篛笠”,篛通作箬。 二、题旨 从字面上看,此词旨在歌咏“渔家乐”。其实,真正用意是欲借写渔家生活,来赞美隐居江湖的乐趣。《新唐书》本传,揭示了张志和“乐钓”之主旨不在鱼。它说张志和“每垂钓,不设铒,志不在鱼也”。 三、意境 这首词所营造的意境是什么? 细味这五句词所表达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不赖千言万语的解说,只借助一副图,即可了然,还会令你深深铭刻于心板。 一副什么图呢?就是“春江烟雨渔乐图”。你看: 霅江春月,正逢桃花汛,水涨山翠,雨空白鹭,夹岸桃花,江中渔舟,绿蓑青笠。其色彩鲜明又调谐,氛围既安谧又富生气,境界浑濛而深邃。有人会说,画中没有见到肥美鳜鱼。其实,在这幅画图中,不必、甚至不能画上鱼,因为钓者垂钓烟雨中,钓钩是直的,更没上铒。原是其垂钓之旨不在“鱼”。这样,此图也就更富有哲理性了。正如有人解说这首词时说得好:“张志和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从渔父的长期烟波生活中切取这么一点:恰是斜风细雨时,江南春色方浓时,而偏偏又是桃花汛泛起时。就这样,作者写出了这一刹那的空间状态,相对凝定式画图。”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