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注释】:

江:

①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论衡·书虚》:“且投于江中,何江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浙江,水波恶。”②江河的通称。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③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

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退:

①向后移动;与“进”相对。《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大杀一阵,魏兵方退。”②使后退。《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某有一计,可退曹操。”③离开。《韩非子· 亡征》:“亲臣进而故人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伏:退隐。)④使离去;摈斥。《新唐书·姚崇传》:“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⑤辞去官职。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⑥归;返回。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齿:年寿。)⑦谦让。《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⑧衰减;减退。《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⑨迟缓;畏缩。《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

明主:

贤明的君主。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

主:

①君;国君。《荀子·王霸》:“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理:治理。幽:暗处。化:感化。当:主管。)《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②皇帝的女儿。《后汉书·宋弘传》:“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③春秋战国时称大夫为主。《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赵孟:晋国卿大夫。当:相当于。)④主人。杜甫《秋兴八首》之四:“王侯第宅皆新主。”(第:贵族的大宅子。)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子猷:王徽之字。)⑤死者的牌位。《春秋·文公二年》:“作僖公主。”⑥根本;首要的。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⑦掌管;主持。《墨子·备高临》:“十人主此车。”⑧预兆。范仲淹《奏乞宣谕大臣定河东捍御》:“河东地震数年,占书亦主城陷。”

托:

①用手掌承举或附着。韩偓《咏手》:“依稀曾见托金车。”唐彦谦《题虔僧室》:“水月定中何所谓?也嚬眉黛托腮愁。”(嚬:同“颦”。皱眉。)②衬托;垫衬。洪迈《夷坚丁志·瑠璃瓶》:“徽宗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侹,使命匠范金托其里。”(徽宗:北宋末皇帝。范金:用黄金作模型。)③承托某些器物的东西;托盘;托座。程大昌《演繁露·托子》:“托始于唐,前世无有也。”④依靠;寄托。元稹《鸳鸯传》:“旅寓惶骇,不知所托。”⑤托付;委托。辛弃疾《瑞鹤仙·赋梅》:“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⑥推托。《宋史·礼志》:“有称疾托故不赴者。”

元:

①头;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②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③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来。后作“原”。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大。《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⑥善。《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众;百姓。《史记·平准书》:“出禁钱以振元元。”(禁钱:供皇帝使用的钱。振:救济。)2. 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元元:

①黎民,百姓。《战国策·秦策》:“制海内,子~~,臣诸侯。”②美善,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之民。”

元:

①头;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②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③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来。后作“原”。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大。《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⑥善。《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众;百姓。《史记·平准书》:“出禁钱以振元元。”(禁钱:供皇帝使用的钱。振:救济。)2. 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诗文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释义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诗句出处:《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是唐朝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