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汝坟贫女 |
释义 | 汝坟贫女原注: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1040)间,它同《田家语》是姐妹篇,同时所作。是时,诗人正值三十九岁,任襄城知县,亲眼见到朝政败坏,天灾人祸为害人民。他悲愤异常,一口气连撰了《昆阳城》、《疲马》、《田家语》、《汝坟贫女》和《观水》等几首五言古诗和绝句,如实地记录了康定元年秋襄城一带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和征税抽丁、民不聊生的实况。 《汝坟贫女》的诗题本于《诗经·周南》的《汝坟》篇。它是用妇女口吻来陈述哀辞的,梅诗也借妇女之口来诉说人民的哀怨和疾苦。此诗取之为题,反映了北宋政权滥征乡兵的贫家父女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 * * 诗前的“原注”,即小序,主要内容有三:①点明当时的气象状况:大雨酷寒;②点集老幼服役,而且是第二次征集弓箭手;③饥饿袭人,僵尸相继,哀鸿遍地,其状甚惨。 全诗二十句,其结构简单,除了开首二句是作者以第三人称进行略述之外,余十八句均为“贫女哭诉”,具体讲述了三层意思:①暴吏点兵;②横尸壤河;③生死无措。 先看开头二句: 汝坟,据《毛传》云:“汝,水名也。坟,大防也。”汝水,亦名北汝河,于河南中部,源于嵩县外方山,流经襄城县,南会沙河,至商水县入颍河。“坟”,有几释:①一般都用《毛传》之说,即大防,高大的堤岸,引申为“河边”。因为“坟”在古文中有一义曰:“水洷也”。②另一说,把“坟”视为“濆”字假借,即古之濆水,即汝水之忿流,经郾城与商水之间入流沙河。因此,汝坟,即汝濆,不是汝水之河边,而是指汝水与濆水两条河。于是,“汝坟贫家女”,就是汝水与濆水两河一带的贫家女了。 我认为,这后一说也不无道理。因为这样解释“汝坟”把诗人的视野更扩大了,从一水之边变为两河流域,更富社会性和典型性。 这两句诗作用重大,不仅作为展开下文的“引子”,而且起着定调的作用。因为它描写的哭声与哭状,均异乎寻常。请看:哭状是“行哭”,即边走边哭,完全不同于一般之“哭相”;哭声是音凄怆,也不是寻常抽泣与号啕。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正是诗人们所设的悬念,引人思考。 下边全是贫女自诉—— 第一层(前八句):暴吏点兵 这是“贫女”自诉悲哀的开始,她说:我家有老迈的父亲,只有女孩没有男丁。丁壮,即壮丁,因协韵而颠倒词序。上面派来的抽壮丁的郡吏何等残暴,连县官老爷也不敢违抗。催促应征壮丁不让停留,老头子被逼没法,只好柱杖去应征。稽留,即羁留、停留。龙钟,形容老态。这里是形容词作代词用,指老人。勤勤,即殷切,非殷勤;嘱,即嘱托,非嘱咐。幸,希望。相,指代性副词,即“他”,指老父。这是说,贫女殷切地恳求同去的邻人,希望好好照顾她的老父。 诗人在这里,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暴吏抽丁入伍的状况,这说明已不是什么“三丁籍一”了,而是无丁抽一。结果是逼迫老人代替了壮丁,其状甚惨。这就是诗的开头说“贫女哭音悽怆”的原因。但更严重的惨况还在后面呢! 请看—— 第二层(中六句):横尸壤河 适,刚才;闾里,即乡里。此指同乡人。疑犹强,疑,疑惑,不肯定地认为。犹,总还;强,即健、健在或勉强活着。这是说,刚才听说回来了同乡人,就去打听老父消息,以为他总还会活着,可是竟然他经不住寒雨袭击,早已冻死在壤(瀼)河上了。贫女说自己这柔弱的女子已无依无靠,父亲尸体也无法安葬。弱质,柔弱的体质,系贫女自指。两个“以”均作“用来”解。横尸,即躺着的尸体,即指已故父亲。 这就是贫女“哭音”如此“凄怆”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还在于下边这层原由—— 第三层(最后四句):生死无措 老父死后,不仅自已今后生活无着,而且目前几道难关就跨不过去。“横尸河上”的老父,也无力埋葬,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悲惨的现实,使得她不能不考虑这样的一个严重问题:“活下去呢,还是一死完事?”下边,就是诗人如实地记录下的“贫家女”最后一段哭诉。她说: 这是说,生我这样的女孩子,既不能代父应征,虽说还活着,能抵上什么用呀! 何所当,犹言有何用。捶胸口,呼苍天,天啊! 我是生还是死,将何所向呢?拊(fǔ府)膺,拊,击,振;膺,胸膛。奈向,宋人习用语,即奈何,如何的意思。 诗人把自己的诗,结束在“呼天抢地”的极悲情状之中,激起人们的极大共鸣,不能不为之抹泪;同时,也引起人们去思考这惨境的背后问题。 * * * * 梅尧臣还有若干篇幅甚短,而言精意赅的诗歌,极孚众望,以下不妨再选读一些,并略作解说。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