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民间的观音崇拜
释义

民间的观音崇拜

观世音菩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来,在我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差不多真是“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每当人们受难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念诵着“观音菩萨保佑,观音菩萨保佑……”,或把心目中最崇拜的心地善良的人,称为“菩萨心肠”,可见其影响之深。加之,像《西游记》小说中的宣传,观世音简直成了“救世主”。佛教最终的理想是通过修行最终成佛。修行成佛,小乘只修罗汉行,大乘则修菩萨行。观音菩萨是男是女,究竟何来?却不一般。
“观世音”来自印度,是梵文的意译,也译作“观自在”、“光世音”、“观音自在”。音译为“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积多伊湿伐罗”。汉语中“观世音”三字是根据佛经中所谓“观世音”是不但能听见众生受难时的呼声且能“观”到他们的苦难,而循声来救的说法,意译过来的。因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常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菩萨,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而菩萨是“菩提萨”的简称,也译作“大士”、“开士”或“圣士”等,菩萨在佛教中是仅次于佛陀的,据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就称以菩萨为号。
观世音在印度古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中原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作为“善神”,象征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公元前五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便将观世音的畜身“马头观音”改为男身,在印度诸佛教经典中成为古天竺国转轮王无诤念的大王子,为其编制了令人置信的“履历”。《悲华经》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不目句,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不目句曾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成佛,即为阿弥陀佛;不目句也经数十年修炼而成佛,号称“正法明如来”(“如来”是佛的异名,意为“如实而来”)为了启发一切菩萨的愿行,使一切众生成为佛种,获得安乐,这位“正法明如来佛”示现成菩萨身,辅助佛,宏扬佛法,于是他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其弟大势至也成了父王的右胁侍。佛经中记载,观世音成为菩萨后具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若有持其名号者,没入大火,火不能烧。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到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珠宝入于大海,漂堕罗刹鬼国,若诵“观音菩萨”之名,皆得解脱。他主张“随类化度”,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不分良善丑恶,有求必应。他能现32相,即32应身,加上本相为33应身。而且能长出“千手千眼”以观凡界尘世,救助受难众生。
观世音菩萨来中国,最早开始于三国时期。在魏国译师唐居沙门康僧铠于嘉平五年(253)到洛阳,首译《无量寿经》二卷,介绍了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的佛法,受到国人咏诵。这位异国的正法明如来(观世音菩萨)本为男身。在我国早期的观音造像中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世音都作男性打扮,嘴唇上还有两撇小胡须,是“勇猛丈夫观自在”。但是在南北朝末期、隋朝以后,中国的寺院里,观世音菩萨由男身变成了美貌女子。到了唐代,经过几世纪的佛教汉化运动,观音菩萨不但变成中国人,而且竟然成为汉王族的深宫闺秀,成为感人至深的“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奇。
现在在中国民间流传的便是这个中国观音的故事,观音的印度传闻反而不为人知。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第三女儿,名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择配,她执意不肯,欲削发为尼。妙庄王一怒之下,将她逐出王宫。妙善决意皈依佛法,到山坳丛林中清秀庵修行。妙庄王见女儿抗旨出家,怒烧佛寺,率兵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使其灵魂堕入地狱。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罗王将妙善灵魂救起,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酱度众生,成为观世音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生告知他须要亲骨肉手眼方可医得。此种情况下,妙庄王大女儿妙员、二女儿妙荣都不肯献手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昔日旧恶,挖下自己双眼,砍下自己双手,制成药丸,救活父亲。妙庄王了解这一切之后,愧疚万分,为纪念爱女,着工匠塑一尊“金眼金手”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金手金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造起千手千眼的观世音(妙善)像来。这就是在北宋时已形成的妙善观世音的塑像及故事的来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代蔡京所书《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远征果史话碑》即记此故事。
这个故事当然远比印度的正法明如来男性观音更震撼人心,深入人心。同时因同情妙善的身世悲惨还制造了她和韦驮菩萨相恋故事。传说韦驮是鲁班弟子,住峨嵋山下,贫困。见百姓渡江常溺水而丧生,决心凭手艺挣钱为民造桥,观世音云游至此,慈悲心生,与艄公商议,化缘造桥,在嘉陵江畔贴出告示:一少女立江中,谁用银锭打中她即可娶以为妻。显贵公子见美色纷纷掷银,都落江中。及韦驮至,一长者拍其肩膀令掷银,保证击中,依言抛银,银果中少女胸怀,观音大惊,仔细一看是仙人吕洞宾作怪,哭笑不得。但有言在先,不可毁言,便将一船银子送予老艄公造桥,现菩萨身向韦驮说明自己真相,韦驮爱慕不已,定要和观音结百年之好。观音见韦驮确有真心,又念自己已得正果,不可动凡心。便将韦驮带到普陀山,使他成为自己的护法神。所以无论在普陀山,还是在其他供奉观世音的佛寺里,都有韦驮的塑像,人们都说这是“对面夫妻”此虽为传说也见于《普陀洛迦山志》等书。佛教中的韦驮,原为南天王部下八将之一,着戎装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在民间也和观音菩萨的故事结合起来,而有生动的传说。
至于中国供观音菩萨,到处都有,何以独以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说是她显灵说法的道场?也有来历。据说唐代大中(847—860)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自燔十指,“亲睹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遂传此地为观音显圣之地。日本临济宗名僧慧萼曾多次入唐。可能在大中十二年(858)或咸通五年(863),他从五台山请观音像归日,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他祈请观音,得到愿留中国,不肯去日的灵示,于是在普陀山潮音洞前紫竹林,与当地居民共建“不肯去观音观”,是为道场开基。北宋以后寺宇迭兴,香火极盛。据传,观世音的生日是夏历2月19日,成道日为6月19,涅槃日为9月19,每当二、六、九三月中,朝拜者更为踊跃,日本、朝鲜、东南亚的善男信女,亦不远千里而来,目前已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国际性道场。
在寺院中,观音菩萨像左右还分置一男一女,女的叫“龙女”,佛经记述她是婆竭龙王之女,她自幼智慧通达,为辅助观世音普度众生,又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音的右近侍。男的叫“善财童子”,是福城中一位长者的儿子,因“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而得名。他看破红尘,视钱财如粪土,修炼成菩萨。在文殊菩萨提示下历访53位名师(善知识),后在普陀山拜谒观世音得到教化,为辅助观音普度众生,现童子身,为左近侍。民间称其为“善财童子”又以为招财童子,妇女常向他拜求,祈能投胎而得贵子。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