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杨氏三兄弟 |
释义 | 杨氏三兄弟〔宋〕康誉之 宣政间①,杨可试、可弼、可辅兄弟,课书精通《易》数②,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③,于兵书尤邃④。三人皆名将也,自燕山回⑤,语先人曰⑥:“吾数载前,在西京山中⑦,遇出世人⑧,语甚款。老人颇相喜,劝予勿仕,隐去可也。予问:‘何地可隐?’老人曰:‘欲知之否?’ 乃引余入山。” 有大穴焉,老人入,杨从之,穴渐小,扶服⑨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⑩,居民大聚落也。至一家,其人来迎,笑谓老人:“久不来矣。” 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此中地阔而民居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耶?”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 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语杨曰:“速来居此,不幸天下乱,以一丸泥封穴,则人何得而至?”又曰:“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和睦,同气不若(11)也,故能同居。苟志趋不同(12),疑间争夺(13),则皆不愿其来。吾今观子神气骨相,非贵官即名士也。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子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14),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在此俱无用,且起争端,徒手而来可也。”指一家曰:“彼来亦未久。有绮縠珠玑之属(15),众共焚之。所享者惟米薪鱼肉蔬果,此殊不阙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今吾兄弟皆休官以往矣,公能相从否(16)?”于是三杨自中山归洛(17),乃尽捐囊箱所有,易丝与绵布绢,先寄穴中人。后闻可试幅巾布袍卖卜(18),二弟筑室山中不出,俟天下果扰攘则共入穴,自是声不相闻。先人尝遣人至筑室之地访之,则屋已易三主,三杨所向不可得而知也。及绍兴和好(19)之成,金人归我三京(20)。余至京师访旧居,忽有人问:“此有康通判居否(21)?”出一书相示,则杨手札也。书中致问吾家,意极殷勤,且云:“予居于此,饮食安寝,终日无一毫事,何必更求仙乎?公能来甚善。”余报以:“先人没于辛亥岁(22),家今居宜兴,俟三京帖然(23),则奉老母以还。先生再能寄声以付诸孤(24),则可访先生于清净境中矣。”未几,金人渝盟(25),予颠顿还江南(26),自此不复通问。 【注释】 ①宣政间: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1111—1125)。②易数: 天地阴阳变化之理。③风角、鸟占、云祲(jin进)、孤虚之术:古时候各种占卜吉凶的方法。④邃(sui遂): 精深。⑤燕山: 府、路名。宣和五年(1123),宋金联合灭辽后,金同意将燕山六州归宋,宋在今北京市区建燕山府,在以今北京市为中心的河北北部一带地区建燕山路。⑥先人: 先父,指作者已死的父亲。⑦ 西京:今之洛阳。⑧出世人:隐居避世的人。⑨扶服: 犹匍匐,爬行。⑩ 陶冶: 治陶、冶铁。(11)同气不若:有血统关系的亲属也不如。(12)志趋:志向旨趣。(13)疑间争夺:疑忌不合,你争我夺。(14)丝纩(kuang况): 丝棉。麻枲(xi徙):麻。(15) 绮縠: 一种有花纹的薄丝织品。 玑: 不圆的珠。(16)公:指前面所说的先人。(17) 中山: 府名,亦即定州,在今河北定县一带。(18)幅巾布袍: 一种儒雅朴素的装束。幅巾: 用一幅绢束头发。(19)绍兴和好: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以岳飞为首的抗战势力击溃了盘踞在河南三京一带的刘豫傀儡政权的南下军队,金朝不得不废弃刘豫,向宋诱和。绍兴九年,宋高宗和秦桧接受“和议”,屈膝称臣,金朝把河南、陕西等地“赐”给南宋。次年五月,金兵再次南下,夺回所“赐”土地。这里的“绍兴和好”及下文的“归我三京”、“金人渝盟”即指这一时期历史事实。(20)三京: 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宋州(今河南商丘)。(21)通判: 地位略次于州府的长官。(22)辛亥岁: 绍兴元年(1131)。(23)帖然: 安定。(24) 诸孤: 指作者及其兄弟,因父刚死。(25)渝盟: 背弃和约。(26)颠顿: 颠沛困顿。 【赏析】 此篇选自南宋笔记小说《昨梦录》。作者康誉之,字叔闻,洛阳人,宋高宗绍兴时进士。过去误以为是其长兄康与之(字伯可)所著,现经学者考证,已辨析清楚(详见顾国瑞《昨梦录作者考辨》,载《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此书约作于南渡之后,作者曾目睹汴京盛况,如今追求北宋旧事,故名《昨梦录》。 这是一篇反映我国古代乌托邦理想的重要小说,显然是模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但其所反映的思想,比《桃花源记》有了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融进了北宋以来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 这篇小说以文笔朴拙取胜。由于文笔朴拙叙事详尽,读来十分亲切。 开篇用第三人称重点介绍杨氏三兄弟为北宋末名将,不仅精通兵书,还对《易经》有很深的研究,懂得占卜之术。《易》象占卜,研究天命休咎,预测吉凶祸福,成为后来杨氏兄弟隐遁出世的思想基础。作者于开篇交代这一点的用意正在此。 接着写三人自燕山回家后向父亲报告他们在西京山中遇一出世老人劝他们遁世隐居的情况,从而引出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当然用的是第一人称。为了叙述方便,介绍 “世外桃源”时,小说重又回到开篇的第三人称; 而当把“世外桃源” 的情况介绍完毕,复又用杨氏三兄弟征询其父口气的第一人称接叙:“今吾兄弟皆休官以往矣,公能相从否?”下文再转第三人称,交代杨氏兄弟终于到这“世外桃源”去隐居了。最后,为了强调此事的切实可信,又以作者直接出面的第一人称口吻叙述,说他曾亲自收到杨氏手札,补叙山中安乐情况,劝其亦去隐居。全篇由于叙述的人称颇为复杂多变,所以初读似乎感到层次紊乱,其实搞清了全篇人称变化之后,再来看其结构,就会感到井然有序,变而不乱了。 统观全篇,从“有大穴焉,老人入,杨从之”至 “迫暮,与老人同出”这部分是重点,是作者乌托邦理想的具体图景。这部分,除了有少量描写句如“鸡犬陶冶,居民大聚落也”和“乃以酒相饮,酒味薄而醇,其香郁烈,人间所无;且杀鸡为黍,意极欢至”外,其余都是对话。对话中,又以“桃源”中人为主。作者通过此人之口,写出了他的乌托邦理想。其要点有二:一是均分土地,耕者有其田,不劳动者不得食。即“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衣食于他人”。二是劳动成果共同占有,平均享受。即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这种平均主义思想,正是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的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体现了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反对封建地主阶级血腥的政治压迫和残酷的经济剥削的强烈愿望,是带有进步倾向的。但它又带有空想性,不可能真正实现,这便是它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