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颀·送魏万之京
释义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魏万是作者的朋友,他比李颀晚一辈,从诗中看,两人的情意十分密切。《唐诗纪事》说魏万在上元初年登弟,这首诗大概写于他去长安求取功名之前。诗中抒发了作者与好朋友分别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落笔点题,是说天亮了,离别的歌声响起来了,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早晨。“昨夜微霜初渡河”紧承上句而来,诗人似乎这时才忽然发现:轻霜已经悄悄地渡过河来了!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整个诗句骤然间有了几分动感。“初”字,既写出了时令的变化,也是诗人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好友相聚,其乐融融,虽在严冬也觉温暖如春;而离别,却总是充满了那么多的凉意,于是他才在突然之间感到了寒冷,看到了微霜。这里的“初渡河”并不一定是实写,也许秋霜早就降临了,只是因为今日离别的悲凉才使他注意到了“霜”这一客观世界中与心境之凉相对应的存在。从作者的耳中所闻(离歌)和眼中所见(微霜),我们不难想象他此时的感伤之情。同时,这一句也点明了送别时的季候——萧瑟的深秋。

第三句是写远处传来嘹唳的雁声,这在满怀愁绪的人听来,倍觉肃杀凄凉。“不堪”二字,说明诗人的痛苦已达到了极致,经受不起外界的刺激了。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行踪无定,有似旅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为外物所累,就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而去忍受那不堪忍受的苦楚,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处,作者紧扣魏万的“游子”身份,写出了离别的无可奈何。接着“云山况是客中过”是以自己的心情去体味对方。云山,本是令人向往的景致,而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既为“客”,则一切都由不得自己,岂独是美丽的风景呢?这一句既是写魏万,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既明白了离别乃是人生之不可避免的事情,就该有勇气正视它。五六两句,便是诗人对朋友前路的殷殷瞩望。关城,本是古代都城的防卫设施,这里借指京城,与“御苑”相呼应。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索。本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好象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摧”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之类的壮观来介绍长安,而是突出了傍晚的砧声和知寒的树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长安的独特感受。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曾在那里“倾财破产”,历经辛酸。砧声使人想到寒冷,而“向晚”的砧声更让人觉得暮色苍苍,凉意侵肤。这里,作者用这些可感的意象暗示朋友:长安并不是一个热情、明媚的所在。树色、砧声和前句中的微霜、鸿雁一起,构成了全诗萧索、凄清的意境。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是五六句的进一步深化,诗人由对朋友的暗示转为语重心长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两句中的树色砧声相呼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情深意切。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抒情、写景结合在一起,极为巧妙。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