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释义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导读入境】 离别的人物充满诗意。送行者李白刚出四川不久,年轻快意,憧憬未来;离去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余岁,名满天下,陶醉山水。两位诗人风流潇洒,自由浪漫,他们的分手愉快而开朗。 孟浩然啊老朋友,要向西告别黄鹤楼而去了。你即将离开了仙人飞天的黄鹤楼,离开那流连聚会的黄鹤楼。在这阳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之时奔赴扬州。兰舟缓缓启动,老兄啊老兄,我不能与你同往,就让我用目光与你同游。游啊,游啊,直到那一片帆影融入远处的蓝天,我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你去的方向。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天尽头,向那水天交接的地方奔腾而去。 【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释】 ①黄鹤楼: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的长江边上。它不仅是天下的名胜,而且也许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带有神话色彩。传说仙人子安曾经骑黄鹤到过这里,又云费文伟在此驾鹤登仙。之广陵:之,这里作动词,当去或到讲。广陵就是扬州,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②烟花: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柳似烟花;一说是暮春三月天艳阳下好像轻烟笼罩一般。 ③碧空尽:等于“尽于碧空”。意为在天边消失了。 ④天际流:指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 【诗大意】 老朋友辞别了西方的黄鹤楼,在景色浓艳的三月东下扬州。一片白帆的影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只看到长江的浪水在天边奔流。 【赏 析】 这首诗没有王维《渭城曲》依依惜别的低沉,也没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坦率离聚的刚肠。它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这首送别诗充满特殊的情味、迷人的诗意。作者是位音乐高手,用“黄鹤楼”、“烟花”、“扬州”作音符,拨动起优美的畅想心曲;他又是位绘画天才,用“孤帆”、“碧空”、“长江”作素材,描绘出愉快的送行彩图。整首诗,情和景安排得水乳交融,疏淡中又显得绵绵无尽。 首句不仅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能激起人们种种美丽的联想。在这里诗人曾聚会,仙人曾飞天,老友将出行……于是点出黄鹤楼便增加了那种愉悦、浪漫的气氛。 第二句,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更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浓郁迷离。柳如烟,花似锦,阳春三月,景色迷人。“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时令的艳丽,而且让人体味开元盛世的繁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怎能不是烟花之地呢? 这句其实也道出了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满载诗意的细节。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中,诗人目送孤帆远影,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在神驰目注,这才见到一江春水,浩浩东去。作者的心潮起伏,也恰似这浩浩东去的江水。这里,离别的诗意、送友的深情、潇洒的畅想、愉快的向往,都被这景、这画、这翘首凝望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 【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 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 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 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 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 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 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 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 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 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 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 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 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 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 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 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 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 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 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 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 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 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 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 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 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 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 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 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 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 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 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 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 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 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 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 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 表现出来了。 【思考题】 1.同样是怀念亲友,李白这首诗写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却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你认为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异同点? 各有什么特色? 2.李白的诗友孟浩然,以写“清诗”著称,而李白这首送他去扬州的诗,如果从情与景的安排上来看,能否也称得上是“清诗”? 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