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释义 |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题解】 李白因永王磷事件,被长流夜郎。夜郎很小,但名气不小,缘于那个 “夜郎自大”的故事。其实夜郎本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个部族,分散在贵州 西北、云南东部、四川南部。古夜郎旧址在今贵州桐梓县。李白就是被流放 到那里,当然,他实际上并没有去。 他流放的路线是从长江逆流而上,先到四川,再去贵州。当船到夔州 (今重庆奉节)时,遇到大赦,于是原船返回江陵。 郦道元《水经注》中“三峡”一段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诗的前两句,化用郦道元语。 郦道元还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 白过三峡之时,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但是他却没有一丝“泪沾裳”的感 觉,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看,他反而是充满了喜悦之情的。 【全诗】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 1.这首诗大约是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遇赦,将还江陵时所作。《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译】 清晨,我辞别白帝城时, 白帝城耸立在朝霞彩云之间, 千里之远的江陵 一日飞还。 只觉得两岸高猿长啸, 轻快的小船, 已越过 万重峰峦。 【评】 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因入永王幕府罪关押于浔阳狱中的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至乾元二年(759)三月,遇赦放还,李白惊喜过望,立即乘船自白帝返回江陵,写下这首笔调轻快的三峡归舟图,两岸猿啼,本给人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凄异”之感,但在兴奋中的李白听来,却无异于美妙轻快的旋律,将“两岸猿声啼不尽”与“轻舟已过万重山”相接,“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之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的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 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鉴赏】 因为心情无比高兴,所以诗人眼中的景物与乘船的感觉充满着欢快。首句一方面写出白帝城的高峻,另一方面也写出诗人动身早,惟其早,才能见朝霞满天。美丽的天空景象,烘托出诗人兴奋、喜悦之情。“千里”一句写诗人急归的心情,用“千里”“一日”两个表距离和时间的词作悬殊对比,以舟行迅速表现诗人急迫心情,语调非常轻快。“两岸猿声啼不住”句,清人桂馥曾说“妙在第三句,能使通篇精神飞越”(《札朴》)。这句写环境的话是全诗点睛之笔,三峡多猿,《水经注·江水》有云:“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写三峡风景但渗入了诗人自己绝路逢生的欢快心情,诗人笔下的三峡之景不再是郦道元的悲景而是自己的喜景。尽管猿啼不绝于耳,但舟行更快,轻快如飞,如离弦之箭,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用猿声来衬托舟行之疾,实为诗人欢畅心情的生动写照。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表达了人物心情,又总结了人生经验,因物兴感,精妙无比。这首诗洋溢着诗人经过艰难岁月后所迸发的一种激情。笔调轻捷,神韵俊爽,节奏明快。杨慎《升庵诗话》称此诗为“惊风雨而泣鬼神”。俞陛云《诗境浅说》:“诗笔亦一气奔放,如轻舟直下。”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舟行不稍停留,诗笔一泻直下,毫不泥滞。” 【白帝城 】 位于奉节县城东5公里,距万县市124公里。在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扼川东咽喉,当三峡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杜甫的“白帝高为三峡镇”,傅作楫的“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等诗句,十分贴切地道出了它的险要。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据蜀称王的公孙述在此筑城。因城中一古井每晨常有白气升腾,视为“白龙献瑞”,自称“白帝”,遂名为白帝城。公孙述被灭后,人们在白帝城修庙,供祀公孙述像,名白帝庙。公元222年,蜀汉皇帝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逝永安宫。他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件事叫“白帝托孤”。现存的白帝城系明清建筑,主要有明良殿、武侯祠和观星亭等。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称。我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如郦道元、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旅居于此,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杜甫在此住过两年,写诗四百多首,占其全集的七分之二;白帝山半腰的西阁,便是杜甫旧居遗址,游人常到此凭吊。白帝城附近还有两个“八阵图”,一为水八阵,一为旱八阵,据传诸葛亮曾在此部署兵力,推演兵法。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