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客中行/客中作》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释义 | 李白《客中行/客中作》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题解】这是一首作客他乡、借酒抒发豪放洒脱胸怀的诗。李白于开元二十五年 (737)移家任城,之后漫游东鲁,放浪纵酒,故此诗名为“客中作”。首句点出作客地点, 言兰陵酒乃郁金特制而成,赞美它的浓郁芳香。次句写玉碗晶莹,酒色如琥珀,更是 赞美酒色的光艳。第三句“能醉酒”三字,暗示兰陵酒醇香味浓,能使人兴奋畅快,尽 情欢醉,冲淡一切思念之情。故结句说“不知何处是他乡”,便是水到渠成、自然合理 极了。大凡作客他乡之诗,多写悲愁,而此诗不言作客之苦,却写作客之乐,见出诗人 重友情,嗜美酒,喜游览,爱恋祖国山川风物的情怀,亦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洒脱之个 性也。 【全诗】 《客中行/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①兰陵:地名,即今山东枣庄市,以产美酒著名。郁金香:花草名。古代将其花用作香料。酿酒时放入郁金香,酒便呈金黄色,具有特殊香味。琥珀: 树脂化石,呈黄色或红褐色,透明且具有光彩。②但使: 只要。⑤知: 觉。 【大意】用郁金香浸制而成的兰陵美酒,是那么的香醇。这酒盛在玉碗中,酒 色和玉色相映,现出琥珀般美丽的光彩。只要主人能拿这样的美酒来招 待客人,我一定开怀痛饮,喝个大醉,忘去自己正在远离家乡的地方 【鉴赏1】 李白的许多名诗篇似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 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饮中八仙》)。《客中行》也是一首写 酒的诗,是李白寓居齐鲁时所作。兰陵为今山东峄县一带, 产美酒,用郁金香浸泡以后,香味更加浓郁。诗的开首两句 便是极力称赞美酒醉人的芬芳,斟在玉碗里,泛着琥珀般美 丽的光彩。接下来说,主人用这样的好酒款待客人,能不让 人痛饮醉倒么?主人殷勤倍至,使宾至如归,盛情加美酒,使 客游异地的人也会暂时忘却离乡之苦,醉意朦胧中,竟分辨 不出故乡与他乡的区别了。 如果小而言之,《客中行》用大醉后不辨他乡与故乡,极 力称赞美酒的醇香,以表达对主人盛情的感激之意。如果大 而言之,此时的李白,虽半生蹭蹬,但在政治上还没有彻底 绝望,总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一旦时机一至,他必将大展宏 图,实现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因此一反他借酒排遣 愁寂失意的格调,直抒胸臆。全诗流溢着慷慨、乐观的情绪, 和李诗豪迈俊逸的诗风也是一致的。 但是,我们假如把《客中行》放在李诗的“全景”中考察, 而不只注意到此时此地,就能发现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的 内涵,绝不止上面粗叙到的两点。一般说来,客旅异乡的人, 一景一物,一花一树,都可能撩逗起倍加怅然的愁情。对亲 故的思恋,或者功名事业上的失意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感到 的悲愤、不平、孤独、忧郁等等,集中迸发出来的表现形式往 往却都是乡思。因此,“故乡”在古典诗词里的内涵,不单单 是指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地,它往往在包纳着极其丰富 的多样内容和十分复杂的情绪感受。李白在诗中虽说因为 主人盛情、美酒馥香,大醉中分辨不出他乡与故乡了。可题 目既是“客中行”,可见诗人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旅 居他乡的异客,正因为一时一刻也没有忘怀故乡,大醉之 后,千愁万绪齐涌心头,才说“不知何处是他乡”。我们是否 可以这样理解:诗人酒醉了,从愁苦的现实中得到了暂时解 脱,神思恍惚中,似乎回到了他朝暮思念的故乡,感受到故 乡的温馨,这才有了第四句诗。 李白由于政治上的抱负,在佯狂放诞的诗歌中,总是隐 藏着由于失意而引起的悲慨。他不断说要弃世远遁,实质上 他一生也未放弃过政治上的追求。《客中行》表面上旷达,似 乎酩酊之中真难辨他乡与故乡,其实他是以豪语表达悲戚, 如果真的乐不思蜀,又何须借酒为之?在高迈豪放之中,我 们仍能感到藏在诗人心灵深处的一丝凄然,这是李诗的一 个特点,也是读这首诗应该注意的方面。 【鉴赏2】 兰陵,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兰陵的美酒有郁金香的香气。郁金 香,香草名,花似芙蓉,色黄。用玉碗来盛这种美酒,有琥珀的光彩。琥珀, 是松树脂的化石,色黄,指美酒色如琥珀。这两句赞美美酒的色和香,加上 称为美酒,即是色香味俱佳的美酒。下联: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 他乡。”只要主人用这种美酒来使客人尽醉,客人忘掉哪里是他乡了。即有 这样美酒可尽醉的地方,那就忘掉这地方是他乡,即认为那地方同故乡一样 好。这是赞美兰陵美酒的诗,既赞美它的香,又赞美它的色,更赞美它使人 爱好,爱好得把有兰陵美酒的地方看作像故乡一样,忘掉那里是他乡了。 可以跟这首诗作比的,有苏轼的《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 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李白因为有兰陵美酒可 以尽醉,不知道兰陵是他乡,即认为不妨以兰陵为家乡了。苏轼因荔枝味 美,能够饱啖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以出产荔枝的岭南作为家乡,与李白 的想法一致。但两首诗的表现手法不同,可供比较。李白从兰陵美酒的香和 色来写,又用玉碗来作陪衬,极力写美酒的美好。苏轼写荔枝的美,已见于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 妃之笑,风骨自是倾城姝。”那他对荔枝的美,描绘得更胜过李白写兰陵美 酒的香和色了。所以他在《食荔枝》这首诗里,点明生产荔枝的岭南罗浮山 下的美好,是“四时春”,那里果品的美好,有“卢橘杨梅次第新”,用作 荔支的陪衬,然后提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跟李白这 首诗写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是一致的。苏轼说的“三百 颗”,正好跟李白 《襄阳歌》的“一日须倾三百杯”的“三百”一致,不知 是否巧合,还是有意要用“三百”。这样看来,同样的用意可以有不同的表 现手法。如李白从“不知”来写,写作“不知何处是他乡”,苏轼从“不 辞”来写,写作“不辞长作岭南人”。李白从兰陵美酒的香和色来写,苏轼 从荔枝产地的“四时春”和作为荔枝的陪衬卢橘杨梅来写,都写得好。从这 两首诗的比较里,可以看出大诗人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