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 |
释义 |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李流芳《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廿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光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与孟阳指点旧游。孟阳因诵湛公诗,“风篁一山满,潮水两江多。”相与赏其标格。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楚楚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鹤铭于断岩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势不可留,怏快而去。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光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徬徨追赏。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不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得有此居? 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耀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拘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 襆被松寥阁上十日夕, 以偿宿债。 滔滔江水, 实闻此言。 作家对山水名胜独创性的发现,往往深深打上其个性的烙印。同为诗人、画家、散文家的王思任和李流芳于万历间前后数年游焦山 (李先王数年),并都写了焦山游记,但二人游览的方式既颇为不同,文章更可说是风神迥异。同一焦山在游人心目中现出不同形象和境界,可见源于焦山的多样性 (客观世界) 的审美意识和创作个性的丰富性。 李流芳写的焦山闲旷深秀; 在王思任笔下却是千嶂彩飞。王在“诸山第一峰”和棹上江中连作长夜豪饮; 李不过竹院僧话,斋饭啜茶。王多从长江的角度看焦山,故一叶欹播,江声入室,海门瓜步,都作龙腥; 李则反之,多从山的角度看水,故风篁满山,江光入牖,徙倚柳下,舟行相望。王乐水,李乐山; 王动李静; 王外在,李内在; 王浪漫,李平实。基本上是智者仁者两种境界。李流芳写江上落日也不能忘情于山,“江山变幻,顷刻万状”,第二段写孟阳所述的日月交辉奇景,也以“登岭眺望”为立足点,着重描写的是“琥珀琉璃”日月光芒的“熠耀恍惚”,江景倒退居次位。王思任游焦山时,见石筍斗潮,驯鸷不等,湍险震荡,他表态道:“吾独羡其威纡百迭,愈取愈多。”明白宣言所喜欢的是水,是江潮。接写月下江波碎为练玦(白玉块),欲将此“练玦”与老黿、山鬼两脯之作水陆供,此是何等奇想豪放情怀?宜乎所听到者只是伴随天风澎湃汹然的江涛了。 现代西方美学家对审美个性曾作实验观察,把鉴赏者分为客观、主观、联想、性格 (把鉴赏对象性格化) 等四种类型。李流芳对焦山显然偏于客观型的冷静鉴赏,王思任则偏于主观型的不可抑制的激动。王笔下的焦山富于感染力量,李的则启人沉思。但主要倾向之外,当然也不能排斥掺人其他三种类型的成份。 李流芳万历丙午 (1606) 举人,未中进士。《游焦山小记》末,提到此文作于丁酉 (1597) 数年后,当是中举前青年时期之作。天启初,逆阉魏忠贤秉政,各地马屁精争建魏的生祠。李不往拜,说“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可见李是位有政治远见的耿直之士。后绝意仕途,读书课徒养母。为人孝诚通介,与人交不为翕翕热。这位笃厚君子和通脱自放、不事名检的王思任不但个性、生活作风不同,审美习惯和游记风格也很不相同。观二人所作焦山游记可以一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