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婉:

①柔顺。《礼记·祭义》:“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妇听而婉。”②美好。《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清扬:眉目之间。)③委婉;宛转。《淮南子·诠言》:“今有美酒嘉肴以相飨(xiǎng),卑体婉辞以接之,欲以合欢。”(飨:款待。)《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④蜿蜒回旋。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⑤简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大而婉,险而易行。”(险:俭省。)

婉软:

婉柔,柔和。柳宗元《乞巧文》:“文词~~,步武轻便。”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筋:

①筋腱,附骨头上的韧带。《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吕氏春秋·为欲》:“或折其骨,或绝其筋。”《周礼·地官· 廛人》:“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敛:征收。)②肌肉。《新唐书·回鹘(hú)传下》:“产良马,首如橐它(tuó),筋骼壮大。”(橐它:骆驼。骼:骨骼,骨架。)③静脉管。《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辛:辣。爪:手。)

骨:

①人及动物的骨头、骨骼。《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②指尸骨。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③躯体。陆龟蒙《梦游甘露寺》:“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伊:这。合:应当。)④指起支撑作用的架子。《朱子语类》第一百二十五:“惟其中空,故受轴而运转不穷,如伞柄上木管子众骨所会者。”⑤心思;神志。《新唐书·卢杞传》:“忠臣寒膺,良士痛骨。”(膺:胸。)⑥(人的)品格;气质。李贺《送沈亚之》:“吾闻壮夫重心骨。”⑦文学作品的刚健笔力、风格。《文心雕龙 · 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统:中心。)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顿:

(一)①以头或脚叩地。《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皆顿首。”②跺;踏。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③安顿;安置。陆机《演连珠》:“顿网探渊。”《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④停顿。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bì lì)歌》:“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觱栗:乐器名。)⑤止宿;屯驻;停留。《汉书·李广传》:“就善水草顿舍。”又止宿之处。《隋书·炀帝纪下》:“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之:到。)⑥困顿。《荀子·仲尼》:“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⑦倒下。《汉书·陈遵传》:“遵起舞跳梁,顿仆坐上。”⑧通“钝”。不锋利。《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莫邪(yé)为顿兮。”(莫邪:剑名。)⑨损坏;挫败。《孙子·谋攻》:“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⑩量词。相当于“次”。《世说新语·任诞》:“欲乞一顿食耳。”(11)副词。立刻;马上。《汉书·贾谊传》:“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安:怎么。)《列子·天瑞》:“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 (二)dú[冒顿(mò dú)]人名。汉初匈奴的单于。《汉书·匈奴传上》:“单于有太子,名曰冒顿。”

顿挫:

①挫折,折辱。刘克庄《道中读孚若题壁有感用其韵》:“自苦英才多~~,只今世运尚艰难。”②谓声调停顿转折。《后汉书·荀彧传》:“北海天逸,音情~~。”③谓舞蹈或书法回旋转折。《太平御览》卷五七四:“公孙大娘善舞剑气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壮其~~势也。”

挫:

①摧折;折断。《淮南子·时则》:“锐而不挫。”②挫折;失败。《史记·屈原传》:“兵挫地削。”③压制;降低。《后汉书·史弼传》:“弼为政,特挫抑强豪。”④屈;屈辱。《韩非子·亡征》:“挫辱大臣而狎其身。”[挫顿]伤损困顿。《荀子·王制》:“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于仇敌。”[挫伤]伤折;失败。《后汉书·皇甫规传》:“故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

生:

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棱:

(一)①指器物的棱角。杜甫《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②物件表面凸起的长条形部分。阮大铖《燕子笺·写笺》:“见眉棱上腮窝畔,风韵翩翩。”③威严;威势。《后汉书·班固传下》:“目中夏而布德,瞰(kàn)四裔而抗棱。”(瞰:望,俯视。裔:边远的地方。)④严厉。《后汉书·王允传》:“允性刚棱疾恶。”(疾:憎恨。)[棱棱]1.严寒。鲍照《芜城赋》:“棱棱霜气,蔌(sù)蔌风威。”(蔌蔌:象声词。形容风声劲疾。)2.威严的样子。《新唐书·崔从传》:“从为人严伟,立朝棱棱有风望。”(二) lèng ①田埂。也用作约计田亩的单位。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我本曾无一棱田。”②失神;发呆。

节:

①竹节。《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理节,中直空虚。”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泛指木节或骨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②季节;节气。《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淮南子·天文》:“十五日为一节。”《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③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④礼节。《周易·家人》:“象曰:妇人嘻嘻,失家节也。”《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⑤准则;法度。《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⑥节操;气节。诸葛亮《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人物志·七缪》:“达有劳谦之称,穷有著明之节。”⑦节制。《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富民之要,在于节俭。”《汉书·晁错传》:“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管子·心术下》:“节怒莫若乐,节乐莫若礼。”杜甫《往在》:“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⑧符节。《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淮南子·道应》:“田鸠持节使秦。”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云中:郡名。)⑨一种用竹编成的打击乐器,用来调节乐曲的节拍。《列子·汤问》:“抚节悲歌。”(抚:击。)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也指节奏、节拍。屈原《九歌·东君》:“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⑩高峻的样子《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11)量词。段。《淮南子·说林》:“一节见而百节知也。”


诗文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释义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诗句出处:《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鸟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声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