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释义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意思】明月沉落,乌鸦啼叫,寒霜 满天,旅居的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点点 渔火,伴着缕缕轻愁,渐渐入眠。霜满 天:霜生于地而非天降,作者这样说是 形容寒意弥漫,侵肌砭骨的感受。 【鉴赏】 枫桥: 在江苏吴县阊门西七里。原诗中的姑苏: 吴县在隋朝时是苏州府治,因境内有姑苏山,所以又叫姑苏。寒山寺: 在阊门西十里。这首诗描写旅人夜泊愁眠的心情跃然纸上。尽管后人有怀疑夜半和尚不一定敲钟,乌鸦也不一定啼叫,但文艺所表现的形象却往往超乎现实所给人的真实感。千百年来读者吟咏这首诗,总觉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无限凄凉寂寞,并不问半夜钟声和乌啼是否合乎事实。愁夜凄冷,乡愁难遣,但在凄冷中,却别有一番清丽、雅致的萧瑟美。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夜晚水边清 寒冷寂,渔火点点的景象。[例]在那纸 壁上看到挂着一幅画,画的是茫茫黑 夜,高岸壁立,其下似乎未能掩盖江流 有声,而高岩下几条并排下碇的渔船, 有几点桔色灯火在黑夜中粲然发光,仿 佛四五知己,互以同情的眼神相凝视。 这就是黄永玉以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画的一幅写意画。 (邹荻帆《断篇记永玉》) 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 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 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 《枫桥夜泊》。 【全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①江枫:江岸水边的枫树。渔火:渔家船上的灯火。②姑苏: 苏州的别称。寒山寺: 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 【赏析】 这是唐朝张继的杰作《枫桥夜泊》,写得极好,千古传诵。日本人很早便把它写进了教科书,这首诗出了名,连苏州的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胜迹和古董。然而,就有人认为这首诗不妥,有毛病,需要改动。于是围绕着它的改动,便产生了不少有趣的话题。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认为“夜半”三更不是撞钟的时间,需改。还有人说,“月落乌啼”不妥,在上弦月落下去,天色暗淡即将黎明之前,乌鸦是不啼叫的,需改。 清代有位学者叫王端履,按照他的意思,首句不叙明泊舟夜宿之由,则次句“对愁眠”就不知是对谁愁和对谁眠。据此,他把这首诗改为,“羁客姑苏乍系船,江枫渔火对愁眠。钟声夜半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他认为这样一改便讲得通了,殊不知诗味便也随着这一改而消失殆尽了。 除此,还有更有趣的修改意见。据说宋代苏东坡和佛印认为诗中有多处与事实不符,于事理不通。譬如,“霜”只能在地上可见,不可能有什么“霜满天”;“眠”是睡着了,怎么还能对“愁”以及“渔火”有感觉呢?只有处在半醒半睡之际,才能感觉得到,此字应改为“寐”。至于最后两句,应该对调:只有先听到“钟声”,尔后才想到“姑苏城外寒山寺”。所以,整首诗应为:“月落乌啼霜满地,江枫渔火对愁寐。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每句似乎都落到了实处,但整体一读,便感到缺少了原诗的那种神韵和意境。 实际上,这首诗写得与事实并无不符之处。早年运河支流经流寒山寺前,河上有两座拱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寺的西边三百米处,曾有一座隋代的“乌啼桥”,可惜清代已毁。离寒山寺两公里有两座山:狮子山和愁眠山。可见“江枫”二字非指江水和枫树,“月落乌啼”及“对愁眠”等句也有了着落,寒山寺的钟也确实是夜半才敲的。诗人正是很自然地将眼前的生活小景入诗,巧妙地运用了有寓意的语带双关的地名,使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根本无需修改。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修改意见想来大都没有经过认真的实地调查,只是凭着想当然,自然站不住脚。 一首好诗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改得好自是“一字千金”,相反,那些凭想当然的修改意见,那些过于胶着于一字一句的修改意见,只会给一首好诗增加一点有趣的“花边新闻”,甚至留下贻笑大方的遗憾。 【评析】 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 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景物的色 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 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 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 来。这蕴含禅意的超然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 呢? 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 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 中。 【作者简介】 张继 (约715—约779) 字懿孙,襄州人 (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 (公元七五三年) 的进 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 (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