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节选) [英国]司各特 |
释义 | 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节选) [英国]司各特第一章 5 十名扈从和十名侍卫身披铠甲, 每时每刻等待着哨兵的呼唤; 三十匹膘肥体壮的骏马, 不分昼夜地佩戴着鞍鞯, 我敢说马头上还蒙着铁甲, 利戟分挂在鞍穹两边; 厩房里还有一百匹空鞍骏马; 这是布兰克桑蒙城堡的习惯。 6 这些骏马为何都披鞍含嚼? 这些骑士为何都佩剑系刀? 他们在留心倾听猎犬的吠声, 他们在留心倾听战争的号角; 他们在注意观望圣乔治十字,① 他们在注意观望入侵的警报; 警惕着斯克鲁普、霍华德和珀西,② 警惕着南方的阴谋和侵扰, 唯恐沃克沃斯、拉沃斯和卡利斯的军队 威胁布兰克桑蒙威严的城堡。 7 布兰克桑蒙城堡森严壁垒, 英勇的骑士们聚集在厅堂; 但是哟,他们的首领不再发令, 他那生锈的宝剑挂在墙上, 挂在那柄折断的长矛之旁。 诗人们哟,将长歌一曲: 瓦尔特爵士是如何阵亡!③ 何年何月都市的居民 避开边境战争的凶狂; 何年何月爱丁堡的通衢 目睹长矛染血,刀剑闪光, 耳闻那一声致命的呼喊—— 布兰克桑蒙的首领倒地身亡。 8 宗教的训诫,民族的感情, 能否消除家族间的世仇? 爱国的热情,神圣的仁爱, 能否使两个部落化敌为友? 不!他们徒然朝觐每一座祀庙, 他们白白参拜神圣的山头;④ 牧师们的哀求也枉费心机, 因为他们的刀上也鲜血淌流。 只要西斯福德还被克尔人统治,⑤ 伊特里克还在斯科特家族之手,⑥ 那些遭杀戮的头人就不会被忘记, 这场封建家族的战争就永无尽头。 9 好战的山林人搭拉着脑袋, 在瓦尔特灵前屈膝伤悲; 特维奥特河畔的姑娘少妇 洒下无数的鲜花和泪水; 可是瓦尔特爵士的未亡人哟, 她既不献鲜花也不洒眼泪! 这杀戮孕育的复仇之心 锁住了她胸中的悲哀阵阵; 极度的骄傲,极度的自尊, 不允许她洒泪于广众大庭; 直到从哀悼的人群之中, 她儿子在保姆膝上牙牙作声—— “待我有朝一日长大成人, 我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夫人再也掩不住心中悲伤, 泪如泉涌湿了儿子的头顶。 10 玛格丽特小姐衣裙不整, 金灿灿的秀发蓬松飘零; 她匍伏在父亲的灵柩之上, 在极度的绝望中泣不成声。 但纵然她洒尽痛苦的眼泪, 也冲不掉她的悲哀与不幸; 无望的爱情,恐惧的忧心, 交替折磨着她的灵魂; 她不敢奢望从母亲眼里 看到丝毫的同情与怜悯, 因为当马索斯河滚滚流水 被殷红的鲜血掺和染浸, 她的情人站在克尔人一边, 抽刀反对她英勇的父亲; 她对令人敬畏的母亲十分了解, 知道他俩的亲事断然不成, 若她要与科兰斯顿结成良缘, 除非她母亲永远闭上眼睛。 11 夫人出身于高贵的门第; 她父亲曾是个有名的牧师, 袓居法国的皮卡蒂尔, 具有伯斯恩家族的血系; 他曾飘洋过海求学于巴达,⑦ 学得一门说不出名称的技艺。 据说他会施展玄妙的魔法, 能隐匿变换他的凡身俗体; 有一次他故意当众表演, 穿过圣安德鲁神秘的府邸,⑧ 衬着阳光灿烂的高墙, 他竟没有留下丝毫影迹。 12 正如诗人们所言,他把巫术 传授给了这位美丽的夫人, 直到她也能召唤无形的精灵 俯首帖耳听从她的命令。 此刻夫人正坐在密室之中, 密室在西边的大卫爵士塔顶,⑨ 她倾听着一个沉闷的声响 围着苔藓覆盖的塔楼轰鸣。 是不是特维奥特河的浪潮 冲刷着两岸陡峭的岩层? 是不是狂风摇曳着橡树? 是不是悬崖绝壁的回声? 这沉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 围着布兰克桑蒙城堡咆哮不停? 13 伴着这沉闷阴郁的声音, 系着铁链的门犬声声吠嗥; 在这座古老的城堡周围, 受惊的鸱鸮也阵阵啼叫; 大厅里聚集的骑士和扈从 都断定这是一场临近的风暴, 但当他们探头窥视夜色, 却只见大地静寂,月明天高! 14 爵士夫人能辨识各种声响, 她知道这不是特维奥特河水声, 不是滚滚浪潮拍打着堤岸, 不是橡树在风中摇曳呻吟, 不是巉岩峭石阴沉的回音, 也不是风暴骤然临近! 这是河的精灵在开口说话, 它正在呼唤山的精灵。 15 河的精灵: “睡着了么,大山仁兄?” 山的精灵: “睡不着哟,河流贤弟—— 我的座座山头上月光如烛, 从克雷罗斯到斯克尔夫, 每一条深涧,每一条幽谷, 快乐的仙女们正翩翩起舞, 在石楠丛边的舞女圈上,⑩ 她们正跳动轻快的舞步。 来吧,来听听这美妙的音乐! 来吧,来看看这婀娜的纤足!” 16 河的精灵: “一位身囚闺阁的少女的眼泪 流进了我这被玷污的河水; 布兰克桑蒙家的玛格丽特 在惨白的月光下独自伤悲。 告诉我哟,因你能夜观星象, 这家族间的怨仇何时能消退? 这位姑娘将来的命运如何? 哪位情郎能与这佳人婚配?” 17 山的精灵: “北极星近旁的北斗七星 在谧谧幽幽的黑暗中幻移; 大熊星座昏黄乃不祥之兆; 猎户座三星带混沌朦迷; 每颗运星都在阴霾中闪烁, 星光模糊,朦胧依稀; 也许我未能真正领悟天命! 但众星宿绝不会降贵布施 于特维奥特河上,布兰克桑蒙城堡, 除非骄横被征服,爱情得以获释。” 18 那神秘的声音已经止息, 那沉闷的声音不再轰响; 它消逝在巍巍群山的山腰, 它消逝在滚滚河流的胸膛。 但是在大卫爵士塔楼周围 那声音依然在回旋飘荡; 它回旋在爵士夫人的密室, 它飘荡在爵士夫人的耳旁。 夫人庄重地扬起头颅, 骄傲与自尊充满她心房: “除非你大山弯下腰来, 除非你河水流上山冈, 我美丽的女儿玛格丽特 才会成为我家仇敌的新娘!” 19 夫人走进那巍峨的大厅, 勇敢的家臣们横卧竖躺, 伴随着他们欢乐的喧嚣, 她的儿子正玩得欢畅。 那孩子正扮演绿林好汉, 两腿间骑着一柄长枪, 他绕着厅堂快活地奔跑, 模仿着绿林强盗的豪爽。 连在战争中白了胡须的骑士 也把这嬉戏的欢乐分享, 尽管他们粗犷的性格和心灵 与他们身上的铠甲一般坚强。 因为他们已预见到将来 这孩子将成为一员猛将, 他将征服那独角兽的骄横,⑪ 他将为月牙星星增色添光。⑫ 20 夫人一时间情不自禁, 忘了她来大厅的目的; 当她停立在拱形门边, 眼里竟流露出慈母的情意; 但她很快就从人群之中 唤出迪罗雷尼的威廉爵士。⑬ 21 威廉是个十足的沼地强盗, 就像挺举在边境地区的长矛; 他闭上眼睛也知道所有路径, 越索耳威海湾,跨塔拉斯泥沼; 凭着狡狯的躲闪,拼命的跳跃, 他曾把珀西最好的猎犬甩掉; 厄斯克河、利德尔河水深流急, 他却踏浪而行,如履平桥; 任凭十二月风雪或七月骄阳, 他都能一样地自在逍遥; 任凭无月的夜晚或黎明拂晓, 他都能出现在泥潭山坳; 他刚勇无畏,镇定从容, 就像在坎伯兰追鹿猎狍; 英格兰的君主,苏格兰的女王 曾五次宣布法律对他无效。 22 “威廉爵士,正是用你之时, 快快骑上那匹最雄壮的马驹; 莫吝惜靴刺,莫停止加鞭, 一气奔到美丽的特维德河畔; 在那座神圣的梅耳罗斯教堂, 一位神父隐居在圣玛丽走廊。 请代我向神父问好致敬, 告诉他命定的时刻已来临; 今天夜里他将随你一道, 去取出那墓中的稀世珍宝; 因为今晚是米迦勒节之夜, 虽然星辉暗淡,可月光皎洁; 血红的十字架将指示道路, 引你们找到那位大人的陵墓。 23 你要留心保护他给你之物, 归途中不得擅自吃喝留宿; 无论是书册还是画卷, 都不许私下拆封偷看; 若偷看圣物那你将被抛弃, 你可从来没承担过这种差使。”—— 24 “我的马常饮特维奥特河水, 它奔跑起来定能四蹄如飞; 在明日清晨天亮之前, 我将携圣物平安回还; 高贵的夫人,你这份差使, 我去比任何人都更为合适; 因为我从来就目不识丁, 也不想在赫雷比念赦罪诗文。”⑭ 25 威廉飞快地跃上马鞍, 冲下厅前陡直的坡坎, 穿过城堡巍峨的望楼, 一口气奔到特维奥特河畔。 他沿林间小道向东疾驰, 苍翠的榛树枝在头顶招展; 他经过了戈尔兰德堡塔, 渡过了古老的波斯维克河滩; 朦胧中他望见了莫特山影, 那山上仍有德落伊僧侣出现;⑮ 哈维克城内的万家灯火 一眨眼便被他抛在后边; 他催动四蹄生风的骏马, 来到了赫泽尔登城堡跟前。⑯ 26 城头卫兵听见了声声马蹄, “赶快站住!黑暗中的骑士。” “我为布兰克桑蒙!”威廉回答, 策马告别了这座友好的城池。 此刻他离开了特维奥特河岸, 拨马头踏上一条叮咚的小溪, 在黑夜里摸索着向北前行, 最后来到霍斯利山下的沼地; 一条又宽又阔的罗马大道 在他的眼前伸延数里。 27 威廉此刻收缰停止了奔驰, 让疲惫的骏马稍稍喘息; 他紧紧鞍带,又正正胸甲, 抽出鞘中之剑握在手里。 月光照在明托山巉崖之上, 巴赫尔在山顶把石床凿劈;⑰ 他那罪恶的身躯躺卧石床, 那儿只有鹰隼筑巢栖息; 峭壁之间,他鹰一般的眼睛 能把方圆数里的猎物窥视; 悬崖断壁的回声反响, 能使强盗的号角更令人恐惧; 多年之后,这些断壁悬崖 将听到婉转的陶立克牧笛,⑱ 听见忧伤的情郎教训树林, 远大抱负治不好爱的相思! 28 威廉平安地通过了明托山边, 奔向里德尔古老美丽的田园, 埃尔河在这里奔腾咆哮, 从山顶的湖泊跌落平川; 朵朵浪花卷起褐色的泡沫, 就像是栗色马的鬃毛翻卷。 可这又深又宽的大河急流 也不能把无畏的威廉阻拦。 29 骏马一入水便踏进深潭, 河水顷刻间就漫上马鞍; 我敢说在汹涌的波涛之中 只有骏马的脖子依稀闪现; 因为骏马浑身披着铁甲, 骑士从头到脚也盔铠裹缠; 从未有身披重甲的骑手骏马 夜半三更来闯这急流险滩。 武士盔顶上的根根羽毛 也被浪花溅得水迹斑斑; 多亏天生的勇气,神灵的恩典, 他最后才终于到达了对岸。 30 威廉此刻纵马在波登旷野, 向附近的哈利屯投去目光,⑲ 他不寒而栗地晃了晃脑袋, 因为他想起了那个血腥的屠场: 就在那一个被亵渎的黎明, 斯科特和克尔家族成了仇人; 詹姆士王室目睹了这场械斗; 那天的胜利者获得了奖赏; 当休姆和道格拉斯身先士卒 把巴克里奇退却的部落扫荡, 当伊利奥特人黑色的枪尖之上 西斯福德人昂贵的鲜血滴淌。 31 骑士心绪沉重,催马疾走, 转眼间把石楠旷野抛在身后; 在阴暗惨白的天幕之下, 古教堂闪现,特维德河奔流; 朦朦胧胧的梅耳罗斯教堂 犹如长满苔藓的巨大石头。 他过哈维克城时听见晚钟敲响, 此刻却听教堂传来朝祷声悠悠。 赞歌声随着间歇的微风飘来, 时隐时现更显得庄严肃穆, 仿佛是厄俄拉斯那柄魔琴 被风儿唤醒在独自鸣奏。 但当威廉走近那巨大的教堂, 却听万籁俱寂,谧谧幽幽; 他小心地将骏马拴在厩房, 悄悄探索教堂那清冷的墙头。 —— 竖琴戛然而止;随着袅袅余波 老歌手的激情也急剧下落; 他沮丧万分地鞠了一躬, 顺势偷眼打量听众的脸色, 仿佛要从一双双眼睛里看出 她们是否欣赏这竖琴与长歌; 他怕自己今朝再也难觅知音, 毕竟他是在把往事述说, 也许风烛残年使手指僵硬, 也许长期流浪使琴声混浊。 但公爵夫人和她美丽的女儿 以及那些和蔼可亲的女客 都不失身份地把他赞赏, 说他弹唱得确实不错; 说他手指灵巧,嗓音清澈, 说她们都渴望听完这一曲长歌。 年老的吟游诗人受到了鼓舞, 稍事休息又开始把竖琴弹拨。 (曹明伦译) 注释: ① 圣乔治十字,指当时的英格兰国旗。 ② 斯克鲁普、霍华德和珀西均是边界以南的英格兰贵族,他们当时分别住在沃克沃斯、拉沃斯和卡利斯城堡。 ③ 1552年,苏格兰两大敌对的贵族世家在爱丁堡发生冲突;巴克里奇的瓦尔特·斯科特爵士被仇敌克尔家族刺杀于街头。 ④ 为了消除家族间的不和,斯科特家族和克尔家族曾于1529年签订了一个条约,规定双方各自去参拜苏格兰的四大圣地,相互超度对方在家族战争中死者的亡灵。但双方均未认真践约,不久之后又重起争端。 ⑤ 西斯福德城堡是克尔家族一个分支的府邸,这个分支的首领是罗克斯堡公爵。 ⑥ 伊特里克指整个塞尔扣克郡地区,当时这一地区覆盖着大片森林。 ⑦ 巴达,传说中的巫术学校。 ⑧ 圣安德鲁,一座教会学院城。 ⑨ 大卫爵士,斯科特家族的祖先,他曾扩建布兰克桑蒙城堡。 ⑩ 舞女圈,传说中仙女在林间草地上跳舞的地方。 ⑪ 独角兽是克尔家族的族徽标志。 ⑫ 月牙与星星是巴克里奇·斯科特家族的族徽标志。 ⑬ 威廉爵士乃斯科特家族之嫡系,其领地迪罗雷尼与巴克里奇家的领地伊特里克毗邻。 ⑭ 赫雷比是卡利斯城堡内处决边境地区歹徒的地方。赦罪诗指死囚犯临刑前在牧师面前读的诗,一般是《旧约·诗篇》第51篇前部分。 ⑮ 德洛伊僧侣是古代苏格兰、英格兰一种会妖术、能预言的僧侣。 ⑯ 赫泽尔登在罗克斯郡境内,距哈维克约4英里,是斯科特家族一个分支的领地。 ⑰ 明托山在罗克斯堡郡内,山顶有一座被称为“厚嘴唇”的城堡,相传是苏格兰著名强盗巴赫尔的巢穴,距山顶不远处有一平台,被称作巴赫尔的“床”。 ⑱ 陶立克(Doric)是古希腊人的一种方言,古希腊诗人迪奥克里塔(Theocritus,公元前3世纪)曾用这种方言写诗。苏格兰人借用此词来称苏格兰方言。 ⑲ 哈利屯,西斯福德克尔族人的一座邸宅,克尔族人与斯科特家族曾在哈利屯以北4英里处激战。 【赏析】 《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最初出版于1805年。它是司各特叙事诗的处女作,也被认为是他在诗歌领域第一首重要的诗歌。诗一出版就轰动了苏格兰和英格兰文坛,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这部长诗主要内容为: 布兰克桑蒙城堡女主人的丈夫在一次纷争中丧生,夫人归咎于与其女儿玛格丽特深深相爱的科兰斯顿爵士而决意复仇。家族仇恨使这对青年的爱情无望。夫人授意威廉爵士从迈克尔·斯科特的墓中盗回魔书,此书可助她复仇。然而在与科兰斯顿的决斗中,威廉败下阵来,受了重伤。按科兰斯顿的吩咐,侍从小矮人包扎好威廉的伤口后,就立即将威廉送回布兰克桑蒙城堡。爱恶作剧的侍从小矮人,却趁机用魔法把夫人的小儿子、巴克里奇家族的继承人迷走,不巧,这小继承人落到了英格兰敌人的手中,这些人正纠集同党准备猛攻布兰克桑蒙城堡。他们的借口是威廉作为边境头领去盗魔书的犯罪行为。但战争并没有打起来,经提议,英格兰方的马斯格雷夫与受伤的威廉决斗,胜出一方获得的奖品将是夫人的小儿子。马斯格雷夫战败,赢者却是科兰斯顿爵士。原来在侍从小矮人的帮助下,科兰斯顿化身为受伤的威廉爵士了。侍从小矮人虽然制造了不少恶作剧,但在消除家族仇恨上还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他让玛格丽特与科兰斯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长诗的成功在于对一个个独立场景的生动刻画和细微描写,也在于它突破了英国传统诗歌的严谨形式。全诗的叙述结构,与后来的诸多诗歌相比显得松散得多,正如诗人在序言中所说,此诗“不是讲述一个兼备的、完整的故事”。它大胆地借鉴了中世纪传奇作品的写法,同时采用“古典韵文小说”的形式,这种形式给了诗人更多的自由。司各特正是通过这种创作手法,在叙述时潇洒自如,因此整首诗的节奏以及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读来给人一种跌宕起伏、回肠荡气的感觉。这部长诗的题材主要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他以某种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准确描写,向读者展示了16世纪中期两个贵族世家之间的争斗。同时,长诗以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一次边境纠纷为背景,穿插了玛格丽特和科兰斯顿这一对男女青年之间近乎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长诗的另一个源泉则是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地区本身所具有的旖旎瑰丽的自然景色和乡土人情。 选文中有好几行诗,宛如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绘画,而泛灵化的拟人手法更是使诗情画意达到了一种入神的境界,把苏格兰高地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与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交织在一起。长诗的许多特点,如简洁的语言、迅速发展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的对话、过渡性段落语句的省略等民谣中常用修辞手法都在选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简洁的语言常伴随着迅速发展的故事情节。长诗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对陷于家族恩怨战争的布兰克桑蒙城堡一方作了描写,显出事件的紧张气氛:“十名扈从和十名侍卫身披铠甲,/每时每刻等待着哨兵的呼唤。”这里既没有场景的细腻描绘,也没有气氛的大力渲染,而奠定了全诗语言简洁的基调。过渡性段落语句的省略也达到了语言简洁的效果,同时又给听众、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但叙事的脉络仍是清晰的,读者完全可以从已交代的故事基本内容推想出未直接交代的内容。 全诗的主题在选文的第一章16、17两节中得到了表现。这两节写河的精灵与山的精灵的对话,喻指了后文故事的经过及冲突的最终解决: 当玛格丽特的母亲得知那个既是家族的仇人又是女儿的情郎的人化装成受伤的巴克里奇骑士与那位英国骑士单独决斗,从而救了自己的儿子时,她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固执心理,成就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爱情佳话。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诗设置的叙述者是17世纪末一位吟游诗人。司各特在序中写道,他之所以让这位吟游诗人来讲这个故事,原因之一便是这最后的一个吟游诗人“也许能模仿到一点现代诗歌的高尚风雅而又不失却其本身的质朴天真”。司各特当时是接受贵族妇女巴尔克斯伯爵夫人的建议和要求而动笔写这部长诗的,而诗中那位流浪的吟游诗人也恰好是为施恩于他的贵族妇女蒙茅斯公爵夫人弹唱这个故事的,这诗里诗外如此相似的情形绝非巧合,当时的司各特不正是把自己视为苏格兰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么?“模仿现代诗歌的高尚风雅而又不失却其本身的质朴天真”,这难道不正是司各特对诗歌艺术独特的追求么?可以这么说,司各特正是借流浪艺人的竖琴和歌喉在诗中寄托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 司各特以剥洋葱式的叙述方式,留给读者逐次占据更多历史空间的非凡感觉。这种叙事策略不是“寻找形式”的结果,也不是某种别出心裁的技巧,而是来自司各特文学个性的力量和魅力。这涉及司各特对英国历史的认识问题。司各特企图揣摩英国整个历史的发展,来为自己在两个相互敌对的力量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他发现,英国历史中最动荡激烈的斗争,最后总是要平息下来,转到一条光荣的“中间道路”上来。众所周知,在长期的混乱和内战之后,通过“光荣革命”才终于产生了今天的英国。因此,司各特诗歌中英国历史的概念,就使人了解了它的作者对未来发展的认识。 (罗昔明)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