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一會時,後會已凋淪。”詩句出處:《送張盥赴舉詩》;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爾生始懸弧,我作座上賓。引箸舉湯餅,祝詞天麒麟。 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風塵。長裾來謁我,自號廬山人。 道舊與撫孤,悄然傷我神。依依見眉睫,嘿嘿含悲辛。 永懷同年友,追想出谷晨。三十二君子,齊飛凌煙旻。 曲江一會時,後會已凋淪。況今三十載,閱世難重陳。 盛時一已過,來者日日新。不如搖落樹,重有明年春。 火後見琮璜,霜馀識松筠。肅風乃獨秀,武部亦絕倫。 爾今持我詩,西見二重臣。成賢必念舊,保貴在安貧。 清時為丞郎,氣力侔陶鈞。乞取鬥升水,因之雲漢津。
|
【註釋】:
曲:
(一)①彎;不直。與“直”相對。《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②不正;不公正;不正派。《戰國策·秦策五》:“趙王之臣有韓倉者,以曲合於趙王。”陸賈《新語·辨惑》:“懷曲而合邪。”(合:迎合。邪:偏邪。)③局部;一部分。《淮南子·繆稱》:“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④委婉曲折。元結《惡(wù)曲篇》:“未嘗曲氣以轉聲,曲辭以達意。”⑤泛指彎曲之處。吳融《壁畫折竹雜言》:“渭曲逢,湘江別。”(渭:水名。)⑥偏僻之處。嚴忌《哀時命》:“塊獨守此曲隅兮。”(塊:孤獨。隅:角落。) (二)qǔ ①韻文的一種。通常指宋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裁相近,但格式較為自由。分戲曲、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②歌曲。王褒《長安有狹邪行》:“塗歌楊柳曲,巷飲榴花樽。”(塗:同“途”。樽:酒器。)③樂曲。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之一:“請君莫奏前朝曲。”江:
①長江的專稱。《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論衡·書虛》:“且投於江中,何江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臨浙江,水波惡。”②江河的通稱。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錢起《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③指隱士的居處。陶潛《與殷晉安別》:“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王安石《和王勝之雪霽借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一:
①數詞。《孟子·梁惠王上》:“吾何愛一牛?”(愛:吝惜。)《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又表序數第一。《呂氏春秋·古樂》:“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八闋:指舞樂的八章。載民、玄鳥:樂曲八章之名。)②專一。《荀子·勸學》:“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滿。《史記·淮陰侯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統一;使……一致。《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傳·莊公十二年》:“天下之惡一也。”(惡:指惡人。)⑥整體。賈誼《新書·過秦上》:“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⑦古代哲學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氣”。⑧副詞。1. 一概;都。《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2. 一旦。《莊子·徐無鬼》:“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過:過失。)3. 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於此乎?”⑨語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一何]副詞。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會:
(一) ①會合;匯合。《周禮·地官·大司徒》:“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地中:中心地帶。四時:四季。)范仲淹《嶽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②盟;盟會。特指古代諸侯國君聚會訂立盟約。《左傳·隱公八年》:“齊侯將平宋、衛,有會期。”(平:媾和。)③集會;聚會。王羲之《蘭亭集序》:“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禊:祭祀名。)李群玉《寄長沙許侍禦》:“三年文會許追隨。”④時機;機會。《論衡·命祿》:“適時遇會”。⑤領悟;理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無人會,登臨意。”《韓非子·解老》:“其智深則其會遠。”⑥應當;應該;總歸要。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⑦副詞。恰逢;適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史記·陳涉世傢》:“會天大雨,道不通。”(二)kuài [會計]1.年終結賬,泛指一般的結賬。《周禮·地官·舍人》:“歲終則會計其政。”(政:指財物出入。)2. 泛指管理、計算財物出入的工作。《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曾經。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當:出入數字相符。)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後:
①帝王;君主。《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後,受命不殆。”(殆:懈怠。)②諸侯。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③天子的正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西京雜記》卷二:“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④通“後2”。時間或位置在後。《禮記·大學》:“知止而後有定。”會:
(一) ①會合;匯合。《周禮·地官·大司徒》:“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地中:中心地帶。四時:四季。)范仲淹《嶽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②盟;盟會。特指古代諸侯國君聚會訂立盟約。《左傳·隱公八年》:“齊侯將平宋、衛,有會期。”(平:媾和。)③集會;聚會。王羲之《蘭亭集序》:“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禊:祭祀名。)李群玉《寄長沙許侍禦》:“三年文會許追隨。”④時機;機會。《論衡·命祿》:“適時遇會”。⑤領悟;理解。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無人會,登臨意。”《韓非子·解老》:“其智深則其會遠。”⑥應當;應該;總歸要。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⑦副詞。恰逢;適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史記·陳涉世傢》:“會天大雨,道不通。”(二)kuài [會計]1.年終結賬,泛指一般的結賬。《周禮·地官·舍人》:“歲終則會計其政。”(政:指財物出入。)2. 泛指管理、計算財物出入的工作。《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曾經。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當:出入數字相符。)已:
①停止。《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②完畢。《戰國策·齊策二》:“言未已,齊讓又至。”(讓:責備。)③罷免。《論語·公冶長》:“(子文)三已之,無慍(yùn)色。”(慍: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大風:麻風病。)⑤副詞。1. 已經。《史記·蒙恬列傳》:“扶蘇已死。”2.隨後;旋即。《史記·項羽本紀》:“廢以為侯,已又殺之。”3. 太;過分。《詩經·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詞。和方位詞“來”、“上”、“下”、“東”、“西”等結合,表示對時間、范圍的限制。《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自丞相雍已下皆諫。”⑦語氣詞。用法同“矣”。用於句末,表示確定語氣。《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斯惡已:就顯出醜惡瞭。)凋:
①草木零落。杜枚《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秋盡江南草木凋。”②使凋謝。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③衰敗;敗落。陸遊《樓上醉書》詩:“八年梁益凋朱顏。”淪:
①水面上的小波紋;微波。《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淪猗。”(猗:語氣詞,同“啊”。)②沉沒;墜落。馬融《廣成頌》:“淪滅潭淵。”③消失。白居易《贈樊著作》:“每惜若人輩,身死名亦淪。”④陷沒;陷落。陸遊《感興》:“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冤?”(左衽:衽,衣襟。衣服前襟向左掩,古代中原地區人民以為受異族統治的代稱。)⑤進入;滲入。《漢書·鄒陽傳》:“德淪於骨髓,恩加於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