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折杨柳》(萧绎)
释义

《折杨柳》(萧绎)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折杨柳》是古横吹曲名,起先多叙出征兵阵之事,辞多哀苦;后更突出亲朋情友别离寄思的内容,不再限于叙唱士卒辞家从征,而情辞仍多凄伤。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说明了乐府诗《折杨柳》将叙诉离情别意专职化的情形。

萧绎这首《折杨柳》构意立想也是如此,同时又结合长江巫山巫峡一带猿声凄啼的描写,将别家离乡的苦情渲染得更加浓郁,而游子思乡念亲的感绪也被表现得更为挚切动人。

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边境,长江从中穿流奔腾而过,形成著名风景“长江三峡”。巫峡又称大峡,在三峡中距离最长,唐诗人杨炯《巫峡》写道:“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山通常称高,故有的本子首句前二字作“山高”。联系二、三、四句垂柳垂杨、同心同折、故人故乡的词语特点来看,首句似作“巫山巫峡”为优,这样不仅与后面三句遣词特点互相一致,音节也更加显得流畅。而且,就山的绵延跨度而言,未尝不可称山为“长”。故以“长”兼指巫山、巫峡并无不当。

前四句由巫山巫峡而及道旁杨柳,由杨柳而及同心人折柳告别,然后点明“故人怀故乡”的题意。这样既切合《折杨柳》题目,又具体抒写了羁旅长江的行人内心的紊纷哀悲。

五、六句形容巫山群峰的美艳和长江流水的清净。巫山十二峰并列长江两岸,绵延挺拔,苍翠奇丽。古时长江流水相当清澈,加之两岸青山相映,更显得碧净生辉。诗人用“莲花艳”、“明月光”比喻巫山形貌媚态和江水明澈碧丽,深得山光水色之妙。

然而,奇丽的山水景色无法消减游子内心的伤感。寒夜行舟,听见两岸彻夜凄啼的猿声,更牵动了他们思念亲友的感情,以至难为自控,泪沾衣裳。诗歌结束,又回到前面“故人怀故乡”的哀音悲响,而凄怆的程度却进一步加深。

本诗包含了古代折柳风习和三峡古歌的内容。古人往往将折柳当作别离相思的代称,这不仅因为“柳”与“留”字谐音,还在于临风轻飏的丝丝柳枝,容易给人以旋绾系结的意象,从而产生挽留惜别的联想。《诗经》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唱叹,而汉朝人已经形成“折柳赠别”的风习(见《三辅黄图》)巫峡的激流险景及其出入川蜀经由之道的地理位置,使人想到别离的痛苦和行旅的艰难,古代一首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引自郦道元《水经注》)萧绎此诗将“巫山巫峡”和垂柳垂杨这两种含寓别愁离恨的景物事象联系起来,使古代折柳风习的意义和三峡古歌词意融为一体,借以表达人们离别的苦衷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从而使本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诗歌语言清丽明白,音韵圆婉流转,前四句音节相近,如环似带,略似民歌风格。五、六句比喻水色山光,新鲜生动。七、八句脱胎于三峡传流的渔歌,简整扬抑,有近体格调。沈德潜评:“此种音节,竟是五言近体矣。”(《古诗源》)颇能道出本诗的音律特点。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