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晁端礼《浣溪沙》 |
释义 | 晁端礼《浣溪沙》晁端礼《浣溪沙》晁端礼 晁端礼 一见郎来双眼明。春风楼上玉箫声①。谁信同心双结子、苦难成②。瑶珮空传张好好③,钿筝谁继薛琼琼④。若是今生无此分、有来生。 注释 ①玉箫: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②同心双结子:即同心结,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③瑶珮:美玉制成的佩饰,多作为传情之物。张好好:唐代名妓,身世不幸,晚唐诗人杜牧为之作《张好好诗》。④钿筝:用钿装饰的古筝。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薛琼琼:唐代宫中教坊弹筝名手,薛琼琼在词曲、戏文、小说中多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 桐下弄箫图 【清】 任熊 鉴赏 这是一首写女子的心思情态和表达歌筵酒席间与青楼歌伎男欢女爱的作品。词中写词人与一位歌伎的恋情,用韦皋与玉箫、杜牧与张好好、崔怀宝(或黄损)与薛琼琼的三个唐人典故,寄托作者对一位青楼歌伎的真情。然而自古有情人难成眷属,世事蹉跎而难以美满如意,因此词中不免流露出“今生无此分、有来生”的无奈哀叹。 上阕首二句以歌伎的视角写歌伎对情郎的钟情,写得活泼而形象。“双眼明”与“玉箫声”,秋波传递有真情之意,乐声轻快有爱慕之音。“玉箫”二字更是一语双关,结合全词末句“今生无此分、有来生”之意,让人联想到唐代韦皋与玉箫的爱情故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卷三记载,传说唐朝名将韦皋未仕时,寓居江夏姜使君门馆,与其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家探亲,愆期不至,玉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皋侍妾,结成夫妇。后世便多以“玉箫”借指姬妾。上阕末句写虽然韦皋与玉箫终于永结同心,然而此种通过转世的种种苦难而成眷属的先例又能让多少人执信仿效呢?词意到此处,为之一转,由先前欣喜欢快之情转为沉郁淡约之意。 下阕用张好好的人生沦落和薛琼琼的可遇不可求的经历作对比,说明词人自己与歌伎的未来不容乐观,正是可能“今生无此分”。张好好本是南昌乐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晚唐诗人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任职江西时曾倾慕于好好的歌舞,其绝色美貌、美妙歌喉、婀娜舞姿给杜牧留下极深的印象。六年后,杜牧任东都监察御史,在洛阳重逢已沦为卖酒女的好好,对她的不幸寄予无限同情,“洒尽满襟泪”为其作有五言长诗《张好好诗》。诗中有“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之句,表达了诗人杜牧对好好的心仪和爱慕。然而,时光荏苒,岁月荣光不再,几许悲凉几许失意,歌伎出身的张好好,如飞蓬卷入滚滚红尘,无可奈何,于是便有“空传”之叹。 两相比较,薛琼琼则是幸运许多。据宋人张君房《丽情集》记载,薛琼琼本是教坊宫中弹筝国手,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薛琼琼奉旨出宫踏青,与书生崔怀宝在道路中偶遇,二人一见钟情。后来崔怀宝更是以一首《忆江南》“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获得芳心,二人后在教坊供奉杨羔的帮助下私奔,唐玄宗下旨四处寻求不得。薛琼琼随崔怀宝调补荆南司录后,为隐匿身份而自此不再弹筝。后因中秋赏月兴致所至,取筝而弹,筝声非同寻常,于是为人所告发。朝廷召崔生回京师讯问,崔生据实以告,最后唐玄宗赦免了崔生,将薛琼琼赐予崔生为妻。虽然一说其中男主人公不是崔怀宝而是晚唐的黄损,但是无论崔生还是黄郎,薛琼琼已经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 纵然歌伎“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刘过《浣溪沙》),也会因为身世地位相殊而难以今世共结秦晋之好,更多地是如张好好的命运,“云车瑶佩成惆怅,衰柳白须相向”(毛滂《调笑》),因而,与上阕玉箫转世嫁与韦皋的故事首尾呼应,词人徒然以“有来生”的无奈慰藉结束全篇。(张伟特) 链接 唐宋时的官方音乐机构——教坊。唐代开始设置教坊,是一种为宫廷燕乐服务的音乐机关,它在唐宋时期曾有多次设置。唐高祖时(618 -626),置内教坊于禁中,隶属太常,武周时(684 -704),一度改名云韶府,至唐中宗初年恢复旧称。至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东内苑,禁城外又别设左、右教坊二处,并在东京洛阳别设外教坊二处,不再隶属太常掌管,而是由宫廷委派内监担任教坊使。教坊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用以“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新唐书 《礼乐志》),即搜集、加工、创制和掌管俗乐新声。但唐代太常寺所属太乐暑实际上仍兼管宫廷燕乐,宫廷教坊仍从太常寺所属梨园新院中选拔人才。宋代的教坊与太常的分工更则为明确,太常所属的太乐掌宫廷雅乐,教坊则“掌宴乐阅习,以待宴享之用”(《宋史《职官志四》)。教坊在宋以后各朝仍有设置,只是名称略有变化。教坊组织,一般设置教坊使、教坊副使为正、副长官。教坊下属的乐部,在宋代,分为大曲、法曲、龟兹、鼓笛四部,后来又改按伎艺分部、色,有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共13个部、色,各设部头或色长。(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