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融廓日月,妥帖安纪纲。”诗句出处:《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是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 |
明皇昔御极,神圣垂耿光。沈机发雷电,逸躅陵尧汤。
西覃积石山,北至穷发乡。四凶有獬豸,一臂无螳螂。
婵娟得神艳,郁烈闻国香。紫绦鸣羯鼓,玉管吹霓裳。
禄山未封侯,林甫才为郎。昭融廓日月,妥帖安纪纲。
群生到寿域,百辟趋明堂。四海正夷宴,一尘不飞扬。
天子自犹豫,侍臣宜乐康。轧然阊阖开,赤日生扶桑。
玉砌露盘纡,金壶漏丁当。剑佩相击触,左右随趋跄。
玄珠十二旒,红粉三千行。顾盻生羽翼,叱嗟回雪霜。
神霞凌云阁,春水骊山阳。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
双琼京兆博,七鼓邯郸娼。毰毸碧鸡斗,茏葱翠雉场。
仗官绣蔽膝,宝马金镂锡。椒涂隔鹦鹉,柘弹惊鸳鸯。
猗欤华国臣,鬓发俱苍苍。锡宴得幽致,车从真炜煌。
画鹢照鱼鳖,鸣驺乱甃鶬。飐滟荡碧波,炫煌迷横塘。
萦盈舞回雪,宛转歌绕梁。艳带画银络,宝梳金钿筐。
沈冥类汉相,醉倒疑楚狂。一旦紫微东,胡星森耀芒。
凭陵逐鲸鲵,唐突驱犬羊。纵火三月赤,战尘千里黄。
殽函与府寺,从此俱荒凉。兹地乃蔓草,故基摧坏墙。
枯池接断岸,唧唧啼寒螀。败荷塌作泥,死竹森如枪。
游人问老吏,相对聊感伤。岂必见麋鹿,然后堪回肠。
幸今遇太平,令节称羽觞。谁知曲江曲,岁岁栖鸾凰。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注释】:
昭:
①光明;明。《诗经·小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倬:明貌。)②明白;清楚。《论语·尧曰》:“敢昭告于皇皇后帝。”③明显;显示。《诗经·小雅·鹿鸣》:“德音孔昭。”④古代宗庙神主排列之法,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称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称穆。《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朕止含于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融:
①冰雪融化;消融。杜甫《晚出左掖》:“楼雪融城湿。”(渎:水渠。)贺铸《画楼空》:“吴门春冰雪初融。”②融合;融会;交融。朱熹《朱子全书·学三·致知》:“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于此。”③明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④流通;融通。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⑤和乐;恬适。《晋书·陶潜传》:“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廓:
①空阔;广大。《淮南子·精神》:“处大廓之宇,游无极之野。”②空虚;空洞无物。《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今用之既败,军府廓然。”《淮南子·泰族》:“廓然无形,寂然无声。”③开拓;扩大。《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④肃清。《宋书·王僧达传》:“幸属圣武,克复大业,宇宙廓清,四表靖宴。”《后汉书·朱浮传》:“廓土数千里。”日月:
①太阳和月亮。《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星辰、山龙、华虫作会。”②光阴,时间。《论语·阳货》:“~~逝矣,岁不我与。③一天或一月。《论语·雍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至焉而已矣。”④每日每月,时时。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劫摽人财,攻犯官民,~~有之。”⑤喻帝王和皇后。《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之贵,在~~之际。”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妥:
①稳定;安定。《汉书·燕剌王旦传》:“北州以妥。”《新唐书·刘昌传》:“边障妥宁。”②放置。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不足以揭虔妥灵。”(揭虔:表示虔敬。灵:灵位。)③安坐。《诗经·小雅· 楚茨》:“以妥以侑。”④落下;下垂。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花妥莺捎蝶。”(捎:掠取。)王安石《石虎图》:“横行妥尾不畏逐。”[妥帖]1.稳定;平静;安定。杜甫《故司徒李公光弼》:“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妥帖。”(河:黄河。汴:水名。)史达祖《醉落魄》:“江痕妥帖。”(痕:波纹。)2. 恰当;合适。梅尧臣《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帖。”陆机《文赋》:“或妥贴而易施。”妥帖:
①稳当,合适。陆机《文赋》:“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②安定。杜甫《故司徒李公光弼》:“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帖:
(一)①安定。《隋书·河间王弘传》:“时河东多盗贼,民不得安,弘奏为盗者百余人,投之边裔,州境帖然。”(边裔:边远荒凉之地。)②顺从。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遂贴服,皆为用。”③通“贴”。粘贴。王谠《唐语林》卷七:“目为风掠,不堪其苦……裂红巾方寸帖脸,以障风掠。”古乐府《木兰诗》:“对镜贴花黄。”④贴近;靠近。苏轼《复官北归再次前韵》:“已出网罗羽毛在,却寻云迹帖天飞。”⑤贴补;增添。白居易《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老将荣补帖,愁用道销磨。”⑥典当。《新唐书·李峤传》:“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 (二)tiě ①官府文告。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试帖。科举时代明经科以帖经取士,即从经文中帖出数字作为试题,称“帖”。王谠《唐语林》卷八:“唐初时,明经取通两经,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③证券;单据。《南史·循吏传·范述曾》:“后有吴兴丘师施亦廉洁称,罢临安县还,唯有二十笼簿书,并是仓库券帖。”(三)tiè供临摹的范本。亦指石刻、木刻的拓本。陆游《独意》:“偶读书终卷,闲临帖数行。”龚自珍《跋某帖后》:“于塾中日展此帖临之。”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纪:
①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之若丝缕之有纪。”②治理;管理。《左传·定公六年》:“而议纪其政,以是楚国。”③准则;法度。刘禹锡《天论下》:“用天之利,立人之纪。”④古代记年单位。十二年为一纪。《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⑤古代以一代为一纪。史岑《出师颂》:“历纪十二。”⑥旧史书体裁。1.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事迹及有关大事的篇章。《史记》有十二纪,《汉书》有十纪。《文心雕龙》:“纪传为式,编年辍事。”2. 编年体史书中按朝代编写的部分。⑦通“记”。记载。王充《论衡·须颂》:“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纪纲:
①法纪与政纲。《书·五子之歌》:“今失厥道,乱其~~。”②泛指仆人。《聊斋志异·长清僧》:“夫人遣~~至,多所馈遗。”③治理、管理。《淮南子·本经》:“~~八极,经纬六合。”纲:
①提网的总绳。《吕氏春秋·用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②事物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文心雕龙·史传》:“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葛洪《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术以御众才。”③唐宋时成批运送货物的组织。④法度。《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