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释义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公孙丑①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②?” 曰:“我知言③,我善养④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⑤浩然之气?” 曰:“难言⑥也。其为气也⑦,至大⑧至刚⑨,以⑩直(11)养而无害,则塞(12)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13)义与道,无是(14),馁(15)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16)也。行有不慊(17)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18)未尝知义,以其外之(19)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20)也。无(21)若(22)宋人然(23)。宋人有闵(24)其苗之不长而揠(25)之者,芒芒然(26)归,谓其人曰:‘今日病(27)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28)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29)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30)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公孙丑:复姓公孙,名丑,齐国人,是孟子的弟子。 ②恶(wū)乎长(cháng):在哪方面擅长。 ③知言:能理解、识别各种言论。 ④养:培养,养育。 ⑤何谓:什么叫做。 ⑥难言:难以说得明白。 ⑦其为气也:它作为一种气。 ⑧至大:最为盛大。 ⑨至刚:最为刚强。 ⑩以:用。 (11)直:正直。 (12)塞:充塞,充满。 (13)配:配合辅助。 (14)是:这。 (15)馁:饥饿。 (16)袭而取之:从外入内突然取得它。这句意思是,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 (17)慊(qiè):满意,满足。 (18)告子:姓告,名不害,据说他兼通儒家和墨家的学说,曾经求教于孟子。 (19)外之: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外,动词,以……为外。之,代词,指代“义”。 (20)助长:指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 (21)无:通“毋”,不要。 (22)若:如同。 (23)然:代词,如此,这样。 (24)闵:同“悯”,忧虑,担心。 (25)揠(yà):拔起。 (26)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27)病:疲惫之极。 (28)槁(gǎo):枯槁,干枯。 (29)耘:给作物除草。 (30)非徒:不但,不仅仅。 【译文】公孙丑问道:“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浩然之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不能停止,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违背规律地助长它。不要像宋国人一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种的禾苗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 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字数:1471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