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斯:

①劈;分开。《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棘:酸枣树。)②指示代词。《楚辞·渔父》:“何故至于斯。”《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③副词。表示承接上文,相当于“乃”、“就”。柳宗元《非国语下》:“受赏者耻,则立功者怠,国斯弱矣。”④助词。相当于“之”、“的”。《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诗经·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将:大。)⑥尽;全都。《吕氏春秋·报更》:“斯食之,吾更与女。”[斯须]片刻,一会儿。《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转:

(一)①转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匪:非。)②转运;用车运输。《史记·项羽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③转移;辗转。《汉书·晁错传》:“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也。”(徙:迁移。)④改变方向或情势。《庄子·田子方》:“千转万变而不穷。”⑤以舞伴歌。《淮南子·齐俗》:“古者歌乐而无转。”⑥转送。⑦旧时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⑧反而;反倒。《诗经·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女:你。予:我。)⑨愈益;渐趋。《宋书·王景文传》:“吾逾忝转深,足以致谤。”(逾忝:指蒙受过分的恩宠。)(二)zhuàn ①旋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②量词。相当于“回”、“次”。《木兰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记功。)

贫:

①穷。与“富”相对。《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②匮乏;缺少。《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弱:

①力气小;势力差。跟“强”相反。《左传·桓公二年》:“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②削弱;使变弱。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③纤柔;柔软。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④丧失;减少。《晋书·天文志上》:“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少弱。”⑤年幼;年少。《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弄:戏耍。过:过分。)[弱冠(guàn)]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业已成人,所以常用来表示二十左右的年纪。《汉书·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

力:

①力气,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能力;才能。《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结《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③权力;势力;威力。贾谊《新书·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劳。《礼记· 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⑤功效。《左传·昭公十一年》:“且譬之于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劳役;力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公请增长堤二百里,旁锢巨石为十闼,以疏其横流,舍(shè)役伍于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广月高。”(闼:门,指闸。舍:止宿。)⑦努力;尽力;竭力。《后汉书· 桓帝纪》:“自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彘:周厉王流放处。)杜甫《往在》:“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墨:通“没”。没收。)⑧甚;厉害。《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力役:

①劳役,徭役。《孟子·尽心》:“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之征。”②征用民力。《汉书·五行志》:“是时民患上~~,解(懈)于公田。”

役:

①战争;战役。《国语·晋语二》:“伐虢(guó)之役。”(虢:国名。)泛指事情,职事。《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亦将及矣,为此役也。”(及:指遇上灾祸。)②古代指官府无偿征用劳力从事的徭役及兵役。《汉书·食货志上》:“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共:供。徒:众。)李峤《大周降禅碑》:“征戍罢三边之役。”(罢:停止。)泛指出劳力的事。扬雄《逐贫赋》:“身服百役,手足胼胝(piánzhī)。”(服:从事。胼胝:老茧。)③出外任职。韩愈《送孟东野序》:“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④服劳役或兵役。《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饥渴。”⑤役使;奴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⑥替官府服役的人。《宋史·食货志上五》:“使民出钱雇役。”也指仆人。《南史·陶潜传》:“家贫无役。”⑦门徒;弟子。《庄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

非:

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冤:

①屈缩;不舒展。《汉书·息夫躬传》:“冤颈折翼,庸得往兮!”(庸:难道。)②冤枉;冤屈。《史记·于定国传》:“定国为廷尉,民以为不冤。”③冤仇。韩愈《谢自然诗》:“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④通“怨”。怨恨;仇恨。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冤愤如相焚。”


诗文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释义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诗句出处:《与瀼溪邻里》;是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