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文化之山
释义

文化之山

济源地处河南西北部山区,太行山南端与王屋山东段均在此县。这两条山脉山势险峻,奇峰独秀,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之山,道观密布,传说众多。
盘古开天与盘谷寺
盘谷寺在济源县城以北30里。此地东为磨脐山,西为陡崖山,两山对峙,其间犹如山谷,故名盘谷。寺居谷口,故名“盘谷寺”,创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寺前有古梭罗树,巍然屹立,直指天穹。寺内建筑有山门、后佛殿、钟鼓楼、秋叶池等,多为清代遗物。此地是唐代李愿归隐之处,今寺南4里有李愿墓。李愿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与大文豪韩愈相交甚好,他归隐时,韩愈写有《送李愿归盘谷序》相赠。此文为千古名篇,李愿因此闻名于世。今盘谷寺前御碑亭内尚存清乾隆帝御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及其步韩愈韵七言诗刻石。寺后高数百米的茶壶龛上,刻有乾隆御书《盘谷考证》一篇。
附近百姓历代相传,此地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处,并称盘谷寺为“盘古寺”。传说宇宙一片混沌之时,盘古在一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又经一万八千年,盘古醒来,伸腿展臂,撑开了大鸡蛋。四周一片漆黑,盘古在其中拳打脚踢,使重物下沉、轻物上升,天地便裂开一条缝。盘古又手撑天,脚踏地,随着身子每天长1丈,天与地的距离也日长1丈。又过一万八千年,盘古成了身高9万里的巨人,天地也被撑开了9万里。为此,盘古累死,他的左眼变为太阳,右眼变为月亮,永远照耀大地;身体其他部分也化为世界万物。盘古出世时所破坏了的鸡蛋壳,被高山压在下面,变成了一层叠一层的石头。这石头细腻光滑,做成砚台,品质优良,世称“盘砚”。后代人们怀念盘古,建成盘古寺,讹称“盘谷寺”。
愚公在此移山
王屋山在济源县城西北90里。据说此山共有三重,山岭环抱,谷深洞幽,形状恰似王者之屋,故名。王屋山山势险峻,巍峨挺拔;山上道观密布,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主峰天坛山,耸立万山丛中。传说四千多年前,伟大的轩辕黄帝在此设立祭坛,向苍天求雨,故名天坛山。天坛两侧,东为日精峰,西为月华峰。天坛西崖下为太乙池,泉水潜流地下,至龙潭寺复出,称为济水,为济水西源。主峰周围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流潺潺,树木繁茂,景色十分秀丽。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王屋山。据《列子·汤问》记载,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年已九十的愚公面山而居,出入十分不便。遂率子孙挖山不止,将土石用筐子运到渤海边。智叟嘲笑愚公自不量力,愚公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他命令夸峨氏的两个儿子将太行、王屋二山背走,分别放在朔东和雍南。愚公终于成功了。今王屋山南麓有愚公村、愚公洞、愚公井等,据传均为愚公遗迹。愚公村南有一个巨大的山口,民间传说这就是愚公移山处。
济渎庙与济水
有两条河发源于王屋山,一为济水,一为漭河。因此地为济水之源,故名济源。济水有东西两个源头,西源在王屋山主峰天坛山太乙池,时称沇水,潜流地下到龙泉寺复出,更名济水;东源在济源县城西北4里余的庙街,该地有池名“小北海”即为济水东源。济水在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合称“古四渎”。但现在因济水下游为黄河侵夺,早已不能独流入海。今“小北海”前有济渎庙一座,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现存殿宇六十多间,其中以宋代初年建立的寝宫最为珍贵。清源洞府门与龙亭为明代建筑,临渊门原为元代建筑,后经重修只存元代结构。这些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有价值的实物材料。庙内环境十分幽雅,又有历代碑刻数十通,其中金代大定年间创建石桥记碑有一定的书法价值。现代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来到王屋山天坛峰下,这里有一条蟒精在太乙池作怪。大禹举斧便砍,吓得蟒精吸了一肚子水,钻到山洞里,肚子里的水喷泄而出,成为一条大河,即漭河。漭河在济源境内归入黄河。因为大禹在太乙池内砍了两斧子,就出现了两条暗河,太乙池水便分为两股分别从龙潭寺泉眼、济渎庙泉眼流出。后又合流成为济水,向东流去。
王屋山阳台宫
司马承祯(647或655—735),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今属河南)人。早年从师潘师正,习辟谷导引之术;后居天台山,自号天台山白云子,名闻天下,武则天、睿宗、玄宗都接见过他。开元十五年(727),玄宗再次召司马承祯进京,命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特置阳台观(即今阳台宫)以居之,并御笔题写观额。司马承祯死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
据《中国名胜词典》载,阳台宫现在济源县城西南90里王屋山主峰天坛山南麓。唐代建筑已不存,宫内现存明代三重檐的琉璃玉皇阁,高近20米,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二十根石檐柱上雕有山水、人物、花鸟、云龙,精美绝伦。阁内八根冲天大柱,各粗两围,高16米,令人惊叹。阁顶上覆黄绿琉璃瓦,熠熠生辉。阁前又有大罗三境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寺庙建筑。该殿方形石柱上所雕云龙纹饰,精美生动;殿内藻井巧妙玲珑,工艺十分精湛。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均到此游览过,对此地十分赞赏。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中即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之语。
汉献帝禅陵
汉献帝刘协(181—234)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九岁时被董卓立为皇帝;董卓死后,又为曹操挟持,延康元年(220)被迫禅位于曹操之子曹丕。《后汉书》云:“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李贤注云:“山阳,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修武县西北。”今山阳城址尚存,在河南省焦作市东北8里墙南村北侧。
此城地处太行山南麓,故名山阳。山阳城北倚太行,南望黄河,山势起伏,地形险要。城呈长方形,周长9里许,九门九关;城墙宽10余米至30余米不等,残高4至6米,均系夯筑而成。
《后汉书》又云:汉献帝于魏青龙二年(234)薨,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李贤注引《帝王纪》云:“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回二百步。”今禅陵尚在,即古山阳城址以北之献帝冢。其墓早已破败不堪。历史上众多英君明主之陵尚且废为一抔黄土,更何况献帝这个命运多舛的亡国之君!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