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
释义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诗句出处:《幽絷书情通简知己》;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
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青陆春芳动,黄沙旅思催。圆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
入阱先摇尾,迷津正曝腮。覆盆徒望日,蛰户未经雷。
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

【注释】:

揆:

①度量;考察。《周易·系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率:遵循。)②揣测;估量。陆机《演连珠》:“临渊揆水,而浅深难知。”《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端:端倪。原始:推究事物的本原。)③准则。《后汉书·荀爽传》:“天地《六经》,其旨一揆。”④总揽;掌管。《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八恺:传为古高阳氏的后代苍舒等八人。后土:地官。)⑤宰相。《晋书·礼志上》:“桓温居揆,政由己出。”许承钦《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崇祯天子十七年,揆席频翻如易屣。”(席:位。)⑥政务;政事。《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画:

①划分;划分界线。《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辽远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②绘画;作画。《战国策·齐策二》:“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后汉书·宗室传·齐武王佖》:“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伯升:刘縯字。)③图画;画成的艺术品。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聊斋志异·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④有彩画的;用彩画装饰的。韦应物《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⑤谋划;筹划。《史记·留侯世家》:“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商君书· 更法》:“孝公平画。”(平:评议。)⑥计策;计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画不用。”⑦书法的横笔叫画;汉字的一笔叫一画。魏学洢《核舟记》:“细若纹足,钩画了了。”

惭:

羞愧。《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高帝不怿(yì)而有惭色。”

周:

①周遍;遍及。《国语·齐语》:“服牛轺马,以周四方。”(轺:轻便马车。一说“驾”。)《史记·秦始皇本纪》:“亲巡天下,周览远方。”②周密。《孙子·谋攻》:“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③合。《韩非子·五蠹》:“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④完备;周全。《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主壹也。”(壹:专一。)⑤周济;救济。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周人之急。”⑥周围;圆圈。杨炯《浑天赋》:“周三径一,远近乖于辰极。”(周三径一:圆周与直径之比。辰极:北极星。)⑦环绕;循环。《汉书·礼乐志》:“周而复始。”⑧指一定循环的时段。古指一年。《宋书·谢灵运传》:“在郡一周,称疾去职。”(称疾:推说有病。)⑨朝代名。1.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灭纣建立的王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至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2. 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建立的王朝。史称北周(公元557—581年)。3. 唐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止于中宗复位(公元690—705年)。4.五代时郭威代后汉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公元951—960年)。[周旋]1.运转。《国语·越语下》:“蚤晏无失,以顺天道,周旋无究。”(蚤:通“早”。无究:无穷。)2. 盘绕。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山环水绕天台洞,势周旋,形曲折。”3. 交往应酬。曹操《与荀彧伤郭嘉书》:“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lí)之。”(奉孝:郭嘉字。罹:遭受。)4.与敌人较量。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何时逐汝去? 与虏试周旋?”(逐:随。虏:对敌人的蔑称。)

周道:

①大道,大路。《诗·小雅·何草不黄》:“有栈之车,行彼~~。”②指当世通行的道理。《荀子·非相》:“欲知上世,则审~~;欲知~~,则审其人,所贵君子。”

道:

(一)①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径。《左传·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会:约会。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④方法;途径。《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⑤技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⑥宇宙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规律;道理。《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循:遵照。贰:不专一。)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义。徐阶《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沦:沦亡。替:衰落。谀:阿谀,奉承。)(11)道家。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子若学道,即有仙分。”(13)行政区划名。1.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14)说;讲述。《盐铁论·遵道》:“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15)量词。用于命令、题目等。《新唐书·选举志》:“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决:河流决口。克:能。)2. 引导。《汉书·张骞传》:“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政令。齐:整顿。免:免于犯罪。)③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妖言。”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则影直。”又公正。贾谊《治安策》:“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孙子兵法·势篇》:“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③开头;发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缘由;来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⑤量词。布帛长度单位。倍丈为端。一说六丈为端,又说一丈六尺为端。《盐铁论·力耕》:“中国一端之缦。”⑥审视;细看。司空图《障车文》:“且子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称,头头相当。”⑦副词。1. 正好。张说《破阵乐》:“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2.终究。蔡伸《满庭芳》:“端不负平生。”3. 究竟。陆游《幽事》:“余年端有几?”

忧:

①担忧;发愁。《盐铁论·伐功》:“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汤武:商汤王和周武王。)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②困厄;忧患。《新书·礼》:“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苏轼《贫士》:“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忧。”③特指父母的丧事。《魏书·李彪传》:“朝臣丁父忧者假满赴职。”(丁:遭遇。)

滞:

①凝聚;积压。《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②不通畅。《淮南子·时则训》:“流而不滞。”③停滞,滞留。《楚辞·九章·怀沙》:“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盛:多。不济:指不能前进。)④遗落;遗漏。《诗经 ·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夏:

(一)①华夏;诸夏。最初的中原古部族名。又指中原地区,后指中国。《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靡:顺服。)②大。景差《大招》:“夏屋广大。”③大的房屋。后作“厦(shà)。”《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④古朝代名,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所建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⑤一年四季的第二季。农历四月至六月。《诗经·小雅· 四月》:“四月惟夏。”⑥五彩。《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缦。” (二)jiǎ [阳夏]古县名。秦置。

台:

(一)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以“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 (二)yí ①代词。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尚书·禹贡》:“祗台德先。”(祗:敬。)②何;什么。《法言·问道》:“闵氏之孙其如台?”③通“怡”。愉悦。《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 上一篇:恓惶劳梗泛,凄断倦蓬飘。
  • 下一篇:振影希鸿陆,逃名谢蚁丘。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