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释义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出处】 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翻译】 乌云将太阳遮蔽了,所以无论如何都望不见长安城,这种情景使得我心情日益沉重,内心的忧愁也更深了。 “日”是比喻天子;而遮住太阳的浮云是指朝廷中的恶臣。当时作者李白因罪被迫离开长安京城而流放在外,而天子的明智早已被无知庸俗的小人所蒙蔽,不禁引起李白的感叹而作此诗。 【鉴赏】 凤凰台: 在今南京城内西南隅。据说,南朝宋代元嘉十六年,有三彩色鸟集于山间,时人谓之凤凰。因起台于该处,谓之凤凰台。吴: 指东吴孙权建都于建业 (即今南京),孙皓曾大建宫室于此。三山: 据 “江南通志”:三山在江宁府西南五十七里。山临大江,三峰行列,南北相连。二水: 秦淮河流到南京附近就分为两支,一入城,一绕城外,共夹一洲叫 “白鹭洲”: 李白此诗颇似崔颢的 《黄鹤楼》 一诗,而崔颢诗的末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说的是游子思乡。此诗末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感情层次要比个人的哀愁更为深广。“总为浮云能蔽日” 常用来比喻小人奸党的破坏横阻,使好人不能接近 “青天”; “长安不见使人愁” 含有去国怀乡的忧思。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看不到家 乡、亲人等而心中忧愁。[例]云横而不 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何况天子更在“九 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 他此时不独 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萧涤 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二、用以比喻坏 人当道,一手遮天,情形令人忧愁。 [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愁”。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像是浮云蔽 日,疯狂一时,他们大搞极左,大搞形式 主义,啥事都要“一刀切”,硬是逼迫凤 凰台生产队放弃种植历史上沿袭下来 的大白芒稻子,更换了品种,结果米粒 小了,味道也没有以前香了。(刘长贺 《凤台秋色》) 【点评】诗人登上凤凰台,触景生情, 以“浮云”喻奸邪,以“日”喻帝王,感慨奸臣蔽贤,皇帝无能。于迷 茫之中,看不见都城长安,深感忧愁。抒发诗人报国无门、忧国忧时的 沉痛感慨。 【原诗】 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解析1】浮云蔽日: 比喻奸邪障蔽贤良。汉陆贾 《新语·慎微》:“奸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句意: 总是因为浮云蔽日,看不到京城长安而使人发愁。实际是说: 奸臣当道,国家前途真使人担忧。 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集校注》 二一卷1234页) 清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凡律诗最重起结,七言尤然。……落句以语尽意不尽为贵,如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皆足为一代楷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