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诗句出处:《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是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
子云推辨博,公理擅词雄。始自尚书省,旋闻给事中。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注释】:
诗文 |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 |
释义 |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诗句出处:《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是唐朝诗人沈佺期的作品。 子云推辨博,公理擅词雄。始自尚书省,旋闻给事中。 言从温室秘,籍向琐闱通。顾我叨郎署,惭无草奏功。 分曹八舍断,解袂五时空。宿昔陪馀论,平生赖击蒙。 神仙应东掖,云雾限南宫。忽枉琼瑶赠,长歌兰渚风。 【注释】: 忽:①不注意;不经心;忽视;疏忽。《尚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蓄:积。怠:惰。荒:乱。)《史记·司马相如传》:“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②疾;迅速。《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③迷惚;不分明。《淮南子·精神》:“游于忽区之旁。”(忽区:忽恍无形之区。)④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名称。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⑤副词。突然。曹植《杂诗》之一:“形影忽不见。”《晋书·谢安传》:“金鼓忽破。”[忽忽]1. 迅疾的样子。《楚辞·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反:同“返”。)2. 飘浮不定的样子。贾𫘫《庄周梦为蝴蝶赋》:“忽忽悠悠,东西泛浮。”3. 神志昏乱的样子。《汉书·苏建传》:“(李)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枉:①弯曲。与“直”相对。《淮南子·本经》:“矫枉以为直。”②不正直;不正派。《元史·张珪传》:“事有枉直,尤宜明辨。”③歪曲。《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④过失;错误。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循周之制。”⑤冤屈;冤枉。《三国志·吴书·朱异传》:“为孙琳所枉害。”⑥谦词。使对方受屈;屈尊;屈驾。《三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⑦副词。徒然;白白地。杜甫《岁晏行》:“汝休枉杀南飞鸿。”琼:①美玉。《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②美好;精美,也用作美称。张居正《水帘洞》:“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落碧流。”(瀛海:浩瀚的海洋。)③古代赌博用具,类似今天的骰子。琼瑶:①美玉或美石。《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②洁白似玉的东西。白居易《西楼喜雪命宴》:“四郊铺缟素,万室甃~~。”③对他人书信诗文及礼品的美称。江淹《杂体诗·谢法曹赠别》:“烟景若离远,末响寄~~。”瑶:①美玉;像玉一样的美石。《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②比喻珍贵美好,常用作美称。刘炳《春夕直左掖怀周侍御》:“忆我同袍人,何繇(yóu)共瑶席。”(直:同“值”。值班。左掖:谏官官署。繇:同“由”。)赠:①赠送;送给。《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子:你。)②驱除;送走。《周礼·春官·占梦》:“以赠恶梦。”③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长:(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歌: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兰:①兰草,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末开花。《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②兰花。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归有光《项脊轩志》:“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木兰。一种香木。《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④通“欄(栏)”。栅栏。《汉书·王莽传》:“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⑤通“拦”。阻隔。《战国策·魏策三》:“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兰之。”⑥通“阑”。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轻罪入兰、盾、鞈革。”(入:交纳。鞈革:护胸的双层革甲。)渚:①小洲,水中小块陆地。《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渚。”②水涯,水边。明华《过江》:“江渚风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扬舲(líng)。”(舲:有窗户的船。)风:(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