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宣公二年) 一般人作事,往往勇于开端,但能始终贯彻的人却不多见。......
董狐古之良史,书法不隐。
(宣公二年) 晋董狐是非常卓越的史家,他写史经不屈于威逼利诱以失其真。......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文公十五年) 能够敬畏上天的威严,才能长保国家的福祉。......
畏首畏尾,身其馀几。
(文公十七年) 一个人既害怕头部受伤,又害怕腿部受伤,那么,身体中不害怕受伤的部位,也就所剩无几了。对......
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文公十四年) 百姓若能获利,其利必及于王者。 “民富即朕富”即是此意。......
辞顺而弗从,不祥。
(文公十四年) 别人说的话合情合理,你却不接受,这是不祥的预兆,到最后你会受遭殃。......
兄弟致美。
(文公十五年) 要尽量促成兄弟使臻于上善。 兄弟如果贫穷,要济助他;有喜事,要庆祝他。......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文公七年) 前人曾说过,作战时要制敌机先,攻心为上,这才是善作战,善伐谋的人。 “先发制人”即是此意。......
利于民,孤之利也。
(文公十三年) 使自己统治下的百姓获利,亦即王者之至利。 “孤”是诸侯自称。......
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文公二年) 要常常追念祖先的恩泽,继述其志,以赓绩并发扬他们的德性。......
济河焚舟。
(文公三年) 为了激励士气,在军队渡河后,将船烧光,以示绝不生还,以鼓舞将士,奋励向前之战志,正所谓置......
诸侯敌王所忾。
(文公四年) 诸侯怒王之所怒,雠王之所雠,乃得征战有功。是言众志成城,力不可侮也。 “敌忾同雠”源出于此......
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僖公三十三年) 敬之心,德业自然增厚。所以能谦敬的人一定具有德性。......
卑让德之基也。
(文公元年) 谦逊而礼让是德性的根本。......
(烛之武曰、……)邻之厚君之薄也。
(僖公三十年) 秦与晋围攻郑国,烛之武见秦伯道:若灭亡郑国,徒然使晋国的国势增强,而于你秦国不徒无益,......
- 首页
- 8
- 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