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张之洞的抱冰堂
释义

张之洞的抱冰堂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日,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年又自号抱冰老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家庭中“力学问,树功名”的教育深入其幼小的心灵。他读书用力甚勤,常篝灯思索,以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既醒复思,非至获解不辍。张之洞“性好学,至老不倦。听政之暇,率危坐读书终日”。他认为读书在乎明理,“随时读书,随时明理”,因此成绩甚佳,在12岁时已出了诗文集,曰《天香阁十二龄草》。14岁考取秀才,16岁考取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举人。十年之后,同治二年(1863年)入都会试,试卷进呈两宫皇太后,拔置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由此进入仕途。通过科举门径跻身仕途,起家翰院,出掌文衡,迭膺疆寄,抚晋督粤,移节湖广,权理两江,经营八表,1907年以疆臣入赞军机,并任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扬历中外四十余年”。
他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渡之时。时代造就了张之洞,而他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留下了明显的个人印记。他身兼政坛重臣和学界巨擘双重身份,起初入党清流而为健将,中间从事洋务而为殿军,最后参与新政而为主角。他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于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他的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开拓”与“因循”并存,因而有些顺乎时代潮流,有些则阻挡历史车轮。中法战争际,张氏做两广总督,取张曲江的“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意,自号无竞居士,似寓韬晦之意。又别号壶公抱冰,有《抱冰堂弟子记》。另有《轩语》行世,示学者以为学之道。


张之洞像


其科名早著,洁身自爱,每有议论,发人之不敢发,言人之不敢言,于公有一害者必争,于国有稍损者必去。光绪初年,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清流派,他们对外标榜反抗侵略,对内议论时政得失,批评某些当权人物,张之洞便是清流派的要员。1879年,崇厚出使俄国,谈判收回伊犁地区,与俄国订立《里瓦几亚条约》,虽收回伊犁空城,但丧失很多主权,引起朝野大哗。张之洞上奏弹劾崇厚,“所得者伊犁二字之虚名,所失者新疆二万里之实际”,请朝廷毁弃此约。清廷采纳其议,将崇厚撤职治罪,改派曾纪泽赴俄,另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一部分主权。这是张之洞为代表的清流派的一次出色表现。
张之洞出身科举,历任封圻,并屡膺考官,数主学政,自幼及长,未尝一日违离儒术。他常自谓天性鲁钝,不足以窥圣人之大道学术,惟与儒近。“学兼汉宋,汉学师其翔实而遗其细碎,宋学师其笃谨而戒其空疏”,凡先圣所遗,经史子集,无所不窥,留心历代得失之迹,以为经世致道之用。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云:“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守旧学,莫衷于一。”他所谓的中学,是孔孟儒家之学,也就是讲究孝悌忠信、仁爱礼义,以及三纲五常之道。他认定孔孟圣贤之学,是参天地化育,有其永恒价值的,不假外求。这一论述最终成为他中体学说的核心思想。同时,他将自己的主张付诸实际,由小而大,自迩而远。去固陋,到通达,渐进为兴革之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颠沛危殆,风雨飘摇,退百而进一,未见其稍有怯顾。


武昌蛇山抱冰堂


在时人的评价中,他是属于为数不多的令人高山仰止的高级官僚中的代表。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上说:“张之洞以内阁学士出任山西巡抚,后遂连绾疆符。自负才地,多作度外之事,不屑拘守旧规,年愈迈而气愈骄,身享太平五十年,俯视一切,盖以为天下莫己若矣。”又说:“闻其性情怪僻,或终夕不寐;或累月不薙发;或夜半呼庖人具馔,稍不惬,即呼行杖;或白昼坐内厅宣淫;或出门谢客,客肃衣冠出迎,偃卧舆中不起。其生平细行大节,鲜不乖谬者。”
“抱冰”,语出《吴越春秋》:“越王念吴,欲复怨,非一旦也,苦思劳心,夜以接日,冬寒则抱冰,夏热则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为卧薪尝胆,同仇敌忾之意。唐代诗人元稹的《舞曲歌辞·冬日纻歌》中云:“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朱敦儒《水调歌头》中云:“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抱冰”斋号既导其忧患之心,又发其怀古之情,应是近代斋号中的上乘之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