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
释义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诗句出处:《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高当轸翼分,化作英髦囿。
暴秦之前人,灰灭不可究。自从宋生贤,特立冠耆旧。
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卓哉悲秋辞,合在风雅右。
庞公乐幽隐,辟聘无所就。只爱鹿门泉,泠泠倚岩漱。
孔明卧龙者,潜伏躬耕耨。忽遭玄德云,遂起鳞角斗。
三胡皆皆峻,二习名亦茂。其余文武家,相望如斥堠。
缅思齐梁降,寂寞寡清胄。凝融为漪澜,复结作莹琇。
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将生皮夫子,上帝可其奏。
并包数公才,用以殿厥后。尝闻儿童岁,嬉戏陈俎豆。
积渐开词源,一派分万溜。先崇丘旦室,大惧隳结构。
次补荀孟垣,所贵亡罅漏。仰瞻三皇道,虮虱在宇宙。
却视五霸图,股掌弄孩幼。或能醢髋髀,或与翼雏鷇。
或喜掉直舌,或乐斩邪脰。或耨鉏翳荟,或整理错谬。
或如百千骑,合沓原野狩。又如晓江平,风死波不皱。
幽埋力须掘,遗落赀必购。乃于文学中,十倍猗顿富。
囊乏向咸镐,马重迟步骤。专场射策时,缚虎当羿彀。
归来把通籍,且作高堂寿。未足逞戈矛,谁云被文绣?
从知偶东下,帆影拂吴岫。物象悉摧藏,精灵畏雕镂。
伊余抱沈疾,憔悴守圭窦。方推洪范畴,更念大玄首。
陈诗采风俗,学古穷篆籀。朝朝贳薪米,往往逢责诟。
既被邻里轻,亦为妻子陋。持冠适瓯越,敢怨不得售。
窘若晒沙鱼,悲如哭霜狖。唯君枉车辙,以逐海上臭。
披襟两相对,半夜忽白昼。执热濯清风,忘忧饮醇酎。
驱为文翰侣,驽皂参骥厩。有时谐宫商,自喜真邂逅。
道孤情易苦,语直诗还瘦。藻匠如见酬,终身致怀袖。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注释】:

庞:

(一)①高大;大。《国语·周语上》:“敦庞纯固,于是乎成。”②杂;混杂。《新唐书·李勉传》:“汴州水陆一都会,俗庞错,号难治。”(俗:风俗。错:杂。)③脸盘;面孔。《刘知远诸宫调》卷十二:“陡把庞儿变。”④坚致;厚实。《淮南子·氾论》:“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二)lóng [庞庞]壮实的样子。《诗经·小雅·车攻》:“四牡庞庞。”

公:

①公正;公平。《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祈黄羊可谓公矣。”②公共的;公家的。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③公然;公开地。贾谊《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残贼:害。)④公家,与“私”相对。《诗经·豳风· 七月》:“献豜于公。”⑤通“功”。功劳。《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肤公。”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又为诸侯的通称。《礼记·丧服大记》:“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练:丧服。)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李白《行路难》:“汉朝公卿忌贾生。”⑧对男子的敬称。《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1.称祖父。《吕氏春秋·异用》:“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hè)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搏杖:扶杖。)2. 称父亲。《战国策·魏策一》:“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3.称丈夫之父。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循:顺从。姥:婆婆。)⑩称雄性的禽兽。《齐民要术·作酱法》:“母蟹脐大,圆,竟服下,公蟹狭而长。”

乐:

(一)①音乐。《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吕氏春秋·古乐》:“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又为奏乐。《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士饮酒不乐。”②乐工;演奏音乐的人。《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归:通“馈”。赠送。)③乐器。《韩非子·解老》:“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二)lè愉快;快乐。《左传· 隐公元年》:“其乐也融融。”范仲淹《岳阳楼记》:“此乐何极?” (三)yào 喜好;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智。)《晋书·阮籍传》:“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幽隐:

幽微,隐晦。《汉书·武帝纪》:“将何以佐朕烛~~,劝元元,厉蒸庶。”

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

辟:

(一)①法;法度。《诗经·小雅·雨无正》:“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zhēn)。”(迈:走。靡:没有。臻:至。)②君主。《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贤辟相承,百王继轨。”③征召。《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除:拜官。)④通“避”。避开;避免。《孟子·滕文公下》:“辟兄离母,处于於陵。”(於陵:地名。) (二)pì ①开辟。《商君书·弱民》:“农辟地。”②排除;消除。《荀子·成相》:“辟除民害。”③排斥;驳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壬:巧言谄媚。)④通“僻”。1.偏僻。《史记·范雎传》:“秦国辟远。”2.邪僻。《商君书·弱民》:“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辟淫:邪僻;淫乱。)3. 通“譬”。比喻。《荀子·儒效》:“辩其谈说,明其辟称。”[大辟]古代指死刑。《礼记·文王世子》:“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

聘:

①访;探问。《诗经·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归聘。”②指天子、诸侯及国家间派使臣访问。《礼记·曲礼下》:“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③聘请;聘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④旧指订婚;迎娶。《左传·成公十一年》:“声伯之母不聘。”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就:

①趋向。《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后汉书·隗嚣传》:“去愚就义,功名并著。”(去:离开。)又为靠近。《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②到;达到。《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③登上。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④就职;赴任。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⑤承受;接受。班固《咏史》:“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⑥参加;参与。周容《芋老人传》:“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⑦效法;择取。韩愈《原毁》:“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⑧成就;成功。《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⑨看;观赏。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⑩使成功。《战国策·魏策一》:“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11)变成;造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12)产生;生成。王充《论衡·异虚》:“妖出,祸安得不就?”(13)假如;即使。陈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14)向;从;跟。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15)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16)即;便。《晋书·景帝纪》:“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诏许之,谥曰‘忠武’。”


  • 上一篇: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 下一篇: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