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笑豪家鹦鹉伴,年年徒被锁金笼。”诗句出处:《鸳鸯二首》;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 |
双丝绢上为新样,连理枝头是故园。翠浪万回同过影,
玉沙千处共栖痕。若非足恨佳人魄,即是多情年少魂。
应念孤飞争别宿,芦花萧瑟雨黄昏。
钿鎞雕镂费深功,舞妓衣边绣莫穷。无日不来湘渚上,
有时还在镜湖中。烟浓共拂芭蕉雨,浪细双游菡萏风。
应笑豪家鹦鹉伴,年年徒被锁金笼。
《鸳鸯二首》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注释】: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豪:
①兽名,即豪猪,俗称箭猪。肩部以后长有许多长而硬的刺。《山海经·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tún)而白毛,毛大如笄(jī)而黑端,名曰豪彘(zhì)。”(豚:猪。笄:簪。彘:猪。)②细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③才能出众的人。《淮南子·泰族》:“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廉足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贾谊《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④豪放;豪爽。《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⑤豪华;阔绰。《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yú)服。”(穷:穷尽。舆:车。)⑥强横;横暴。《管子·国蓄》:“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钟:容量单位。齐制六斛四斗为一钟。)⑦有权势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柳宗元《童区(ōu)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是:此。少:年纪小于。)陶潜《咏荆轲》:“豪主正怔营。”⑧通“毫”。长而细的毛。喻极小。《墨子·天志中》:“若豪之末。”《庄子·秋水》:“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家:
权贵的家族。《史记·吕不韦传》:“子楚夫人,赵~~女也。”家:
①家;家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家庭的住所。杜甫《苦雨》:“群木水光下,万家云气中。”③卿大夫的采邑。《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④学术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伴:
①同伴;伴侣。吴融《倒次元韵》诗:“南陌来寻伴。”(陌:道路。)②作伴;陪伴;陪着。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近:人名。指孙近。伴食中书:在中书省陪着吃饭。指任职不管事。中书:官署名。)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徒:
①步行。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周易·贲》:“舍车而徒。”②步兵。《书·武成》:“前徒倒戈。”(前:前面。)③服劳役的犯人。《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④服徭役的百姓。《新唐书·阎立德传》:“领徒四万治京城。”⑤弟子;门徒。《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⑥同伙;同一类人。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⑦泛指某一类人(多指坏人)。白居易《紫藤》:“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⑧罪刑之一。即徒刑(使服劳役)。《新唐书·刑法志》:“用刑有五……三曰徒。”⑨空;一无所有。《尔雅 · 释训》:“暴虎,徒搏也。”⑩副词。1.徒然;白白地。《清稗类钞·冯婉贞》:“徒糜弹药,无益吾事。”陆机《文赋》:“言徒靡而弗华。”(靡:美。华:光彩。)2. 只;仅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被:
(一)①被子。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些:语气词。)②覆盖。张衡《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③及;延及。《汉书· 严助传》:“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覆露:像露水一样滋润。)④蒙受;遭受。《战国策·燕策三》:“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⑤介词。表被动。 (二)pī ①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后作“披”。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②衣的一种。状如今之斗篷、披风。《左传·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③量词。表示某些护身物品的计量。《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甲楯五百被。”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笼:
(一)①畜养鸟类、兽类或虫类的编竹器。《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②用木竹做成的笼器或篮子。宋子侯《董娇娆》:“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二)lǒng ①遮掩罩住。《齐民要术·脯腊》:“纸袋笼而悬之。”张居正《安肃道中雪》:“二月燕山雪尚飞,薄云笼日转霏微。”②包罗;控制。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盐铁论》:“笼天下盐铁诸利。”③竹箱。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