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庐山匡阜先生
释义

庐山匡阜先生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
先生者姓匡名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聃,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征不起。遇少年,传以仙诀,得道。汉武帝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先生能伏五瘟使者为部将。更命立祠于虎溪旧隐。郡守桓伊迁先生祠于山口,能押瘟部之神,凡水旱疠疫,祷之皆应焉。
《列仙全传》卷一:
匡续字君平,南楚人,号匡阜先生。生而神灵,儿时便有物外志。周武王时师老聃,得长生之道,结茅南障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所有,唯置一榻,简书数篇而已。武王屡征不起。一日有少年诣之,自通曰: “姓刘名越,家在前山之左,邀先生过之。” 且曰:“至山下,有石高二丈许,即予家也。”续后如约而往,至山下,四顾无人家,唯有一石。乃叩之,石为之开,若双扉然。有二青衣,执绛节前导,入其中,琼楼玉宇。见前少年,传以仙诀,由此得道,遂炼丹于其所。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复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仍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列于祀典。迨至东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夜宿祠下,爱其溪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昨梦匡先生,愿舍祠为寺。”伊从之,而迁先生祠于山口。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尊为仙庙。凡水旱疠疫,祷之皆应。


匡续 (日本刊刻《列仙图赞》)


《列仙全传》 卷一:
匡裕,周武王时人。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山中,后得仙去,唯空庐在焉,故曰庐山。汉武帝封裕为庐山君。
《广卓异记》 卷二○:
右按 《总仙记》: 匡俗,周武时人,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中,后得道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汉武帝封俗为大明君,又称庐山君。(黄秩模按: 原本匡俗,查诸书作匡裕,或作匡续。又周武时人,查慧远 《庐山记》 作殷周之际,周景式《庐山记》 作周威王时人。)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一○:
(周) 定王尝问柱史伯阳父方今神仙之在世者,伯阳父举五岳诸仙以对,先生 (匡续) 其一也。王乃召之,先生遯不见。至威烈王时,复遣使以安车迓之,未至之先,先生曰:“时至矣。” 遂白日升空而去,使者访其所隐,空存靖庐。使回,因奏请以南嶂山为靖庐山,邦人亦以先生姓氏呼为匡山,曰匡阜,曰匡庐。其后避宋太祖讳,改匡曰康。至今其乡若社皆因先生而命名。虎溪由是为三十六福地。先生飞升之后,上帝命司吴楚水旱及赐以主瘟之印,统摄八部瘟神,俗因号为和瘟康阜先生。先生高弟二人,一号白鹿真人,一号洪子真。今庐山有炼丹洪井、白鹿洞是其遗迹。汉武帝元封元年南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中,顾问此山何神主之。博士刘歆奏曰: “匡续先生得道于此。” 帝由是封先生为南极大明公,仍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列于祀典。迨至东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回,夜宿祠下,爱其溪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 “昨梦匡先生愿舍祠为寺。” 伊从之,而迁先生祠于山口之乾维。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天宝初,明皇命使致斋,尊为仙庙,土民水旱疠疫,祷之皆应。南唐保大中,相国周宗控节南服而临九江,睹庙貌隳残,复加兴建,始召道士阙元隐主之,以备香火之奉。复奏赐田庄一所,永充斋赡。宋英宗治平中,赐额为观,赐名寿圣,行郊祀,降祝版,遣贰车酌献,永为彝典。建中靖国元年,徽宗诏封先生为靖明真人。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避德寿殿尊号,改赐额广福。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 卷二二五引《安庆府志》:
周匡续,字子孝,尝乘云入关,师事老子。还庐山,受业刘越真人门,积功累行,周成王时遐举。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七引《九江府志》:
汉匡俗,字君孝。本姓匡,父平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阳, 曰越庐君。 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精寓于洞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
谢颢 《广福观碑》: 周威烈王以安车迓匡续。续仙去,唯庐存,因名其山为靖庐山。邦人以先生姓呼匡,山又曰匡阜。
[案] 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或名匡山、匡庐、匡阜。关于其得名之原因,也有两种传说。一说周时有匡续,师事于老子,得长生之道,于庐山修炼,汉武帝时得封,号匡阜先生,收伏五瘟神为部将。其仙去后,唯庐存于山。庐、匡、匡庐、匡阜,以此得名。一说周时(或说汉时) 有匡裕 (裕一作俗),有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山中,后仙去,唯存空庐,汉武帝时封裕为庐山君; 亦称其父尝封为越庐君。故其山名庐或匡。然而这些传说见于记载甚晚,所述年代颇为可疑。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