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庆全庵桃花 |
释义 |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晋代隐逸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离的理想世界。他说,有一位捕鱼为业的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沿溪水而行,“忽逢桃花林”,发现深山有一村庄,并应邀作客,停留数日。当地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竟不知今日何世。武陵人归去后报告太守,太守派人前去寻找时已找不到入山之路,“后遂无问津者”。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唐代诗人王维的乐府长诗 《桃源行》即专写此事,说“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而“世外桃源”更成了常用的典故,谢枋得的这首《庆全庵桃花》即是如此。 但是,谢诗中为什么又是这样一个写法呢?这就要联系诗的产生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来考察了。 谢枋得生活于宋元变革之际,正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候。他为人豪爽,以忠义自许,曾因指责朝政腐败而一再受到南宋统治集团的排挤和打击。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破首都临安 (今浙江杭州市),以恭帝为首的南宋统治者向元军投降,当时,谢枋得的故乡江西弋阳也被元军占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成了俘虏。谢枋得不甘屈辱,在家乡组织民兵抗击敌人,后因兵败,死里逃生,隐居于福建建阳。从此,他改名换姓,以卖卜教书为生,以图东山再起。这首诗大约就是隐居期间所作。 “寻得桃源好避秦”——这里的“桃源”二字指其隐居之处,言此地与外界隔绝,如同《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秘密,不易为敌人发现。“避秦”的“秦”字暗指南下的元军,当时,元蒙的军队正在江南一带大杀大掠。 “桃红又是一年春”——桃树开红花,报告又一个春天已到。可是,一年来形势大变,南宋政权成了流亡政府,岌岌可危。这里表现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沉重叹惜。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二句连读,其意是说这儿一切都对外界保密,倘若走漏消息,说不定会招来敌人的,故此向飞花提出警告。“渔郎问津”是用《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和“后遂无问津(问渡口,寻找道路)者”等句的意思,暗指敌人对抗战派人士的搜捕。 此诗题为 《庆全庵桃花》。庆全庵是宗教徒们修建的寺庙,其地大约即在作者隐居的建阳地方。望桃花而生感,借故典以立意,暗写隐遁之事,抒发爱国之情,从而使此诗格调全新,和王维《桃源行》的类乎改编《桃花源记》是大不相同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