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岑嘉州集 |
释义 | 岑嘉州集别集。八卷。唐岑参撰。岑参(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曾祖、伯祖、伯父均以文墨致位宰相。年幼丧父,随兄读书。三十岁举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次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尔后一度回京,四十岁再次从军,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升为伊西、北庭度支副使。回京后,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缺少深刻的社会意义,但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写景之作多佳篇。如“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郡》),“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缑山西峰草堂作》)等,幽致俊逸,以清丽见长,诗风接近谢朓、吴均和何逊。岑参中年亲历边塞,久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径行”(辛文房《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有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有控诉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武威送刘单判官》的“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旁,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有歌颂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的,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中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勇往直前的声威和必胜的信念;《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极力写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精神面貌,写得激昂高亢,气势雄壮,给人以鼓舞力量。岑参的边塞诗不只是写军事行动,还别开生面地描绘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黄沙入天的奇异景色,并将它们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最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以雪天送别为题材,描写西北绮丽雪景和边塞风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把风飞雪舞、天寒地冰的塞外风光,写成了梨花竞放、春意盎然的南国美景,给人以蓬勃浓郁、无边春意的感觉。岑参诗歌对边塞的风俗、民情乃至舞蹈、音乐也都有维纱维肖的刻划描写,如《首秋轮台》、《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等,想象丰富,色彩浓烈,气势奔放,呈现出一幅奇特而又壮丽的塞外画卷。此外,岑参诗中还反映了边塞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征戌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逢人京使》、《玉门盖将军歌》),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体现了“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璠《河岳英灵集》)的特色。 岑参晚期诗作中,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所表露,但在无法实现时,往往趋于消沉。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作中,发出了伤时悯乱的感慨,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吕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流露出的也是无可奈何的喟叹之音。 岑参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风格奇峭。从艺术风格的独特鲜明以及所反映生活面的丰富广阔而言,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者。 岑参诗集版本较多。岑参殁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八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成八卷、七卷、十卷三种刊本。宋刊十卷本今不传。今存清阮元辑《宛委别藏》中所收写本八卷、明正德间熊相刻本七卷,眉端有校文、音释等;同时有沈恩刻本四卷,今均有影印本。别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岑嘉州集》均为二卷;明杨一统辑《岑参集》一卷。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附《岑参年谱》、《岑嘉州诗版本源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