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与“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
释义 |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与“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解题】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时岑参从安西节度使幕府返回长安,闲居终南山。是年秋与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同登慈恩寺塔(即今西安南郊大雁塔),高、薛二人先有诗作,诸人随后唱和。高适,见下《燕歌行》篇作者小传。薛据,荆南人,开元进士,曾为水部郎中,晚年隐居终南山。浮图,梵文佛陀的音译,此处指佛塔。慈恩寺乃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长孙皇后而建,故名。塔为僧玄奘于高宗永徽三年(652)建。岑参此诗气象阔大,笔力沉雄,尤其是描绘仰观、俯视、远眺、近睹所见景色,层次分明。“秋色”四句,写时空悠远寥廓,最为后人激赏。结尾表示愿依佛门、誓离官场,乃登佛塔而发的感想。沈德潜《唐诗别裁》云:“登慈恩塔诗,少陵下应推此作,高达夫、储太祝皆不及也。”甚是。 【注释】 ①慈恩寺,当时长安名胜,在曲江之北(今西安市南郊),本隋无漏寺故址,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子李治(唐高宗)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修建,故名慈恩。浮图,即佛图,塔的别名。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僧玄奘所建。薛据,唐代诗人。河东郡宝鼎县人,开元中进士,终尚书水部郎中。《全唐诗》“薛据”下有“同”字。②塔势句,《妙法莲华经·宝塔品》:“尔时佛前有七宝塔。……从地涌出。”此处化用其语,意谓大雁塔突起平地之上。天宫,犹言天空。③世界,本佛家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出世界,言高出于人类所居之世界。磴,佛塔的石级。④突兀,高耸特出的样子。鬼工,工程神奇,非人力所能营建,极言塔势高峻。⑤四角句,四周曲檐,妨碍太阳的运行,夸张塔高。七层,慈恩寺塔,原本六层,武则天长安元年(701)重建,增为十层,后遭兵火,只存七层。⑥连山两句。意为群山起伏,如波涛汹涌,东奔入海。⑦驰道,可驰御辇之大道。宫观,寺内的庙宇等建筑物。“观”,一本作“馆”。⑧关中,今陕西省中部地区。苍然,秋色苍茫的样子。⑨五陵,指长安附近地带。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总称五陵。⑩净理,即佛理,佛教中有净土宗。了可悟,即了悟,意谓彻悟。胜因,佛家语,谓美妙的善因。《佛说无常经》:“胜因生善道。”夙,早。宗,尊崇。信仰。(11)挂冠,即弃官归隐。《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字子庆,……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 ‘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觉道,即佛道。《维摩经·佛国品》成肇注:“大觉之道,寂寞无相。”意谓佛理不生不灭,超然于治乱生死之外。 【作者小传】 岑参(717—770),江陵(今属湖北省)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省)。天宝五年(746)进士及第。曾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两次出塞,为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节度判官。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代宗大历二年为嘉州刺史。后客死成都。因“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馀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故其诗多描写边地风光及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其七言歌行雄奇豪纵,五言山水诗清峻奇逸。有《岑嘉州集》。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 【赏析】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 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 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 东。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 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 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天宝十一年秋,岑参与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同登长安城南 之慈恩寺塔,五人都有著作,除薛诗已经散佚,其余四诗现在都保 存着。其中岑、杜两首尤为后人所称道。如沈德潜曰:“登慈恩塔 诗,少陵下应推此作,高达夫、储太祝皆不及也。”(《唐诗别裁集》卷 一)高步瀛曰:“气象阔大,几与少陵一篇并立千古。”(《唐宋诗举 要》卷一)但不难看出,对于两诗,仍微有抑扬。这抑扬之论已触及 岑诗的创作个性与审美特点。 陈绎曾曰:“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卷五引)此论极 是。对于客观景物,他极为敏感;尤其对那种奇伟壮丽之美更喜欢 加以捕捉与表现,因而他的这类作品多有倍见精神、备极精彩之 作。本篇即其一例。 岑参的这首诗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景色描绘上。首两句从 未登之前落笔,借以仰望塔之拔地而起,高耸云空,起势突兀。下 两句,写“登临”过程的感受: 沿石级而上就像盘旋在虚空之中,登 上寺塔仿佛超出于人世之外。“突兀”六句,更以夸饰之笔就塔上 的观感极力烘托渲染寺塔之巍峨高峻。以上为一层,大抵是就寺 塔本身加以描绘,极言其“高”。“连山”以下八句为又一层,着力描 写在塔上远眺之景。群山本极高峻,而此刻所见却恰如波涛奔流 直汇东海;宫观本极雄伟,从高处远望,却只见其色彩明丽。不仅 写景真切,气象雄远,而且从对面落笔,也有暗写塔高之意。“秋 色”四句,更于借点时令的同时,大笔挥洒摹写了长安郊外满目秋 色一片青翠迷蒙的景象,视野更为开阔,意境更觉雄浑。清人毛先 舒评此四句曰:“词意奇工,陈、隋以上人所不为,亦复不办,此处乃 见李唐古诗真色。”(《诗辩坻》卷三)既自然,又壮阔,确能显示出唐 人、特别是盛唐诗人的美学追求。惜乎末四句结束在表示誓欲皈 心于素所宗仰可应用于无穷的佛道,颇觉衰飒、游离,比高适之作 尤甚,不足以振起全篇。 总之,岑诗以写景状物雄奇峻伟见长,就此而言,也可谓与杜 甫一首工力悉敌,然论其情思之深厚博大,好像不能与杜甫比并。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