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如瑞質耀奇文,願持千歲壽吾君。”詩句出處:《龜背戲》;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長安新技出宮掖,喧喧初遍王侯宅。玉盤滴瀝黃金錢, 皎如文龜麗秋天。八方定位開神卦,六甲離離齊上下。 投變轉動玄機卑,星流霞破相參差。四分五裂勢未已, 出無入有誰能知。乍驚散漫無處所,須臾羅列已如故。 徒言萬事有盈虛,終朝一擲知勝負。修門象棋不復貴, 魏宮妝奩世所棄。豈如瑞質耀奇文,願持千歲壽吾君。 廟堂巾笥非餘慕,錢刀兒女徒紛紛。
|
【註釋】:
豈:
(一)副詞。①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怎麼”。《左傳·僖公五年》:“晉,吾宗也,豈害我哉?”②表示推測或疑問。相當於“是否”。《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二)kǎi 同“愷”。快樂;和樂。《詩經·小雅·魚藻》:“豈樂飲酒。”[豈弟]同“愷悌”。和悅可親。《詩經·齊風·載驅》:“齊子豈弟。”(齊子:齊國國君的女兒。)如:
①順從;依照。《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無不如志。”李朝威《柳毅傳》:“毅如其言,遂至其宮。”②往;到……去。《漢書·燕王傳》:“田生如長安,不見(劉)澤。”③似;像;如同。《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及;趕得上。《論語·公冶長》:“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當於“奈……何”,把……怎麼樣。《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湯問》:“其如土石何?”⑥介詞。相當於“於”。引進比較對象。《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渴。”⑦連詞。1. 相當於“如果”,表示假設。《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當於“而”。表示轉折。至於;卻。《論語·先進》:“如其禮樂,以俟君子。”4.相當於“或者”。表示選擇。《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縱橫六七十裡。邦:諸侯封國。)⑧助詞。形容詞後綴,相當於“然”,表示“……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參《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瑞:
①古代用作符信的玉。《尚書·舜典》:“班瑞於群後。”②征兆;預兆。《論衡·講瑞》:“嘉瑞奇物,同時俱應。”③特指吉兆。《初刻拍案驚奇》卷八:“盡道豐年瑞,豐年瑞若何?”③吉祥的;應時的。李白《明堂賦》:“瑞物咸薦。”質:
①以物或人作抵押。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不時:隨時。)《管子·山權數》:“請以寶為質於子。”(子:對對方的尊稱。)《左傳·隱公三年》:“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狐、忽:均為人名。)②本質;實體。《荀子·勸學》:“其質非不美也。”③物體的底色。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④質量,指事物的優劣。⑤樸實;缺乏文采,與“文”相對。《韓非子·解老》:“好質而惡飾。”⑥質問;問。《漢書·汲黯傳》:“黯(án岸)質天之有無。”⑦評判;對質。劉禹錫《天論上》:“而欲質天之有無。”⑧箭靶。《荀子·勸學》:“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的:箭靶。)《後漢書·馬融傳》:“流矢雨墜,各指所質。”(流矢:亂飛的箭。)⑨古代刑具名。殺人用的砧墊。《漢書·張蒼傳》:“解衣伏質。”⑩通“贄”。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國語·晉語九》:“臣委質於狄之鼓。”(11)臣服;歸順。《韓非子·有度》:“賢者之為人臣,北面委質,無有二心。”耀:
①照耀;照射。江淹《別賦》:“日出天而耀景。”(景:陽光。)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②明亮;光明。《晉書·孫登傳》:“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薪:柴。所以:用來。)③顯示;顯明。《國語·周語上》:“先王耀德不觀兵。”④炫耀。《左傳·哀公二十三年》:“君命瑤,非敢耀武也。”(瑤:指智伯瑤。)⑤榮耀。韋應物《題從姪成緒西林精舍書齋》:“雖甘巷北單,豈塞青紫耀。”(單:孤單。青紫:喻高官。)奇:
(一)①奇異的;罕見的;不尋常的。《老子》:“人多技巧,奇物滋起。”②美妙。陶潛《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③美好的景色。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④出人意料,變幻莫測。《老子》第五十七章:“以奇用兵。”⑤特指奇才。《三國志·吳書·賈詡傳》:“詡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有(張)良(陳)平之奇。”⑥指怪異。《史記·封禪書》:“(少翁)乃為帛書以飯牛,詳(yáng)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詳:通“佯”。假裝。)⑦贊賞;稱奇。王安石《贈陳君景初》:“吾嘗奇華佗,腸胃真割剖。”⑧副詞。非常;極。《世說新語·賢媛》:“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阮衛尉:阮共。德如:阮侃。) (二)jī ①單數;與“偶”相對。《資治通鑒·唐敬宗寶歷二年》:“(文宗)始復舊制,每奇日未嘗不視朝。”②零數。《漢書·食貨志》:“(貨佈)首長八分有奇。”③命運不好。《史記·李將軍列傳》:“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文:
①在身體上刺畫花紋。《莊子·逍遙遊》:“越人斷發文身。”②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③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周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④禮樂典章制度。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譚二華》:“如有不效,巡關禦史得論劾(hé)之,固不必襲此故套虛文為也。”(劾:揭發罪狀。襲:沿用。)⑤法令條文。《史記·酷吏列傳》:“與趙禹更定諸律令,務在深文。”⑥字;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書同文。”⑦文辭;文章。劉勰《文心雕龍· 情采》:“昔詩人什篇,為情而造文。”歐陽修《醉翁亭記》:“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⑧非軍事的;與“武”相對。《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⑨華美;有文采。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史有文質,辭有詳略。”(質:質樸。)⑩文飾;掩飾。劉知幾《史通·惑經》:“庸儒末學,文過飾非。”(11)柔和;不猛烈。《世說新語·賞譽》:“士龍為人,文弱可愛。”(士龍:陸雲字。)(12)量詞。計算銅幣的單位。《宋書·徐羨之傳》:“可以錢二十八文埋宅四角。”願:
老實;謹慎。《尚書·皋陶謨》:“願而恭。”《晉書·汝陰哀王謨傳》:“為人恭願,才不及中人。”持:
①一隻手從下托物。《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②握;執。《戰國策·趙策四》:“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③掌握;掌管。戴復古《春日懷傢》:“客遊兒廢學,身拙婦持傢。”④執行。《明史·孝宗紀》:“務存心仁恕,持法公平。”⑤保持;維持。《詩經·大雅·鳧鷖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⑥支持;支撐。《淮南子·主術》:“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⑦扶持;扶助。張衡《東京賦》:“西朝顛覆而莫持。”⑧挾制;控制。《史記·寧成傳》:“持吏長短。”(短:指短處。)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己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子厚:柳宗元字。臺省:指尚書省、禦史臺。)⑨對抗;對峙。《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與袁紹持於官渡。”歲:
①星名。即木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②年。《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年。”③光陰;時間;時光。元稹《遣春十首》之七:“莫倚顏似花,君看歲如水。”④年齡。崔顥《江畔老人愁》:“少年欲知老人歲,豈知今年一百五。”⑤年景;年成;收成。《鹽鐵論·力耕》:“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登:莊稼豐收。)壽:
①長壽;活得歲數大。《詩經·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老子》第三十三章:“不樂壽,不哀夭。”②年歲;壽命。《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所不知者壽也。”③生日。李商隱《有感》之二:“近聞開壽宴。”④敬酒或送禮物,祝人長壽。《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飲酒酣,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吾:
①代詞。《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禦)”。抵禦。《墨子·公孟》:“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③[吾子]對人的尊稱。《左傳·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君:
①君主。《嶽陽樓記》:“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大:偉大。)②封號。《戰國策·燕策二》:“樂毅奔趙,趙封以望諾君。”《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佈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信陵君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③對人的尊稱。《戰國策·齊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地名。)特指妻妾稱夫,子孫稱父祖輩。王勃《滕王閣序》:“傢君作宰。”(宰:指縣令。)[君子]與“小人”相對。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這就可以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