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
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
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
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华清词》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注释】:

小:

①微小;细小。与“大”相对。《庄子·逍遥游》:“此小大之辩也。”②低;低微。古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府:太守官府。小史:小吏。朝:朝廷。)③狭小;狭隘。④轻视。《左传·桓公四年》:“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⑤年幼。《晋书·郗鉴传》:“时兄子(郗)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也指年幼的人。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嫌猜:嫌疑。)又指排行最末的。古乐府《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磨刀声。)⑥稍微;略微。《孟子·公孙丑上》:“今病小愈。”⑦旧时特指妾。⑧谦词。1. 指与自己有关的事物。2. 自称。《左传·隐公元年》:“小小有母,皆尝小小之食矣。”⑨表示时间短暂。杨万里《夏夜追凉》:“开门小立月明中。”⑩副词。表示程度浅。相当于“稍微”。《后汉书 ·应劭传》:“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制御:统治。陆掠:掳掠。)[小人]1. 平民。《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2. 指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自称的谦词。

小臣:

①臣子对君主的谦称。《汉书·佞幸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②职位低级的臣子。《礼记·礼运》:“大臣法,~~廉。”

臣:

①战俘。《礼记·少仪》:“臣则左之。”(左之:指用左手牵战俘。)②男性奴隶。《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苦,不苦于此矣。”(虽:即使。)③国君统属的民众。《诗经·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土:在境域之内。)④君主制时代的官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⑤为臣;称臣。《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支:抵抗。)⑥指尽臣子之责。《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统西川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⑦古时臣民对君主的谦称。《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⑧作为一般人的谦称。《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感:

①感动。《荀子·乐论》:“其感人深。”《汉书·礼乐志》:“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②感慨;情感。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曹植《洛神赋序》:“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③感觉。《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④通“憾(hàn)”。遗憾。《汉书·杜邺传》:“内无感恨之隙(xì),外无侵侮之羞。”(隙:指人际关系上的隔阂。)⑤通“撼(hàn)”。动;摇。《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舒:徐缓。脱脱:脚步轻缓的样子。帨:系在腰带上的佩巾。)

玄:

①幽远。《庄子·天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远古君主治理天下,无为而治。)②深奥;玄妙。《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③天;天空。扬雄《甘泉赋》:“惟汉十世,将郊上玄。”④黑红色。《尚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⑤泛指黑色。《吕氏春秋·孟冬》:“衣墨衣,服儇玉。”

玄化:

至德的教化。曹植《责躬》:“~~滂流,荒服来王。”

化:

①变化;改变。《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引申为生长,化育。《周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②教化;感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成俗:形成风俗。)傅玄《晋鼙舞歌·大晋篇》:“化感海外,海外来宾。”(宾:归顺。)③习俗;风气。《晋书·刘波传》:“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汉书·叙传下》:“败俗伤化。”④造化,即大自然。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信:诚然。元:同“玄”,玄妙。并:并存。)也指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⑤死的委婉说法。《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又特指僧、道死亡。⑥化除。《韩非子·五蠹》:“钻燧(suì)取火,以化腥臊。”(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⑦融解。曾巩:“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望:

①远望。《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辙:车辙。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亲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声望;名望。《诗经·大雅·卷阿》:“令闻令望。”④有声望的人或物。《左传·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国之望也。”⑤怨恨;责怪。《新唐书·刘汉宏传》:“汉宏恨赏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书·舜典》:“望于山川。”⑦农历每月十五。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阳”。仰视;远视。《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若:海神名。)

青:

①深绿色。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簾青。”②蓝色。《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黑色。《尚书·禹贡》:“厥土青黎。”④青色的东西。《汉书·成帝纪》:“青绿,民所常服。”⑤青州,古州名。先秦为九州之一。在今山东境内。

青冥:

青色的天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冥:

①昏暗。《周易·升》:“冥升在上,消不富也。”(消:消失,消衰。)《淮南子·说林》:“置之冥室之中。”②夜晚。枚乘《七发》:“冥火薄天,兵车雷运。”(薄:迫近。雷运:像迅雷一样滚动。)③幽深。孙绰《游天台山赋》:“临万丈之绝冥。”④远;深远;高远。《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shū)虹兮,遂儵忽而扪天。”(摅:舒张。儵忽:同“倏忽”。)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又深入。⑤愚昧;不明事理。韩愈《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⑥迷信指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阴间。陶潜《乞食》:“衔戢(jí)如何谢?冥报以相贻。”(衔戢:说不出话。)方苞《狱中杂记》:“胥某一夕暴卒,人皆以为冥谪云。”⑦通“溟”。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⑧相合;暗合。《关尹子·四符》:“唯无我无人,无首无尾,所以与天地冥。”[冥冥]1. 昏暗。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高远。苏轼《喜雨亭记》:“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诗文 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释义

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诗句出处:《华清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34:39